霍 亮 : 围墙 or 藩篱?

时间:2014.12.04 来源:EMBA办公室

霍亮——河南中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EMBA13 秋季 2 班校友

从美国回来已经一周,生理上的时差早已调整过来,可心理上却依然深深沉浸在游学氛围里,内心依稀充斥着很多复杂的感触,有骄傲与自豪,也有羞愧与自省,在胸腹里翻涌……早在尚未回国时就有写些什么的冲动了,或许简简单单的一篇文字无法彻底表达,竟有了一种无语凝噎的惆怅。思来想去终觉坠入了执著心的窠臼,恍间也便释然了。

在美国参访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西点、斯坦福等几所知名大学,也深入了课程学习 , 收获颇深。印象中,各个学校的风景如画、底蕴深厚自不必说,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几乎都没有围墙,更没有一个高大上的标志性大门,毫无泱泱大校之气派和门面,让我们这些远渡重洋、慕名前来的学子们连个拍照留念的地方都没有,心中不免疑惑。经过一番细致入微地侦查,方才知道原来人家这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围墙,而高墙深院的想象不过是我习惯了天朝上邦思维后的一种惯性臆测罢了。

自清朝末年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朝上邦的国门,对我们极尽侮辱,而如今更是用强大资本蚕食我们的市场,用强势文化浸染我们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有识之士或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或强调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其实无外乎都想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提高我们的素质、增强竞争力。我想套用时下流行的一部励志鸡汤书名来回答这一论调,那就是“海底捞,你永远学不会!”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且听山人下文分解。

人的具体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由思维模式决定,而思维模式则是在历史文化积淀、社会文化氛围乃至传统教育模式等多个综合文化因素的长期浸润影响下逐渐打磨而成的。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过断代,始终一脉相承、发展至今的人类文明,她造就了我们曾经的民族辉煌,赋予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独有的文化氛围,也同样桎梏了我们思维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几千年来都没有什么重大变革。换句话说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起源于原始农耕社会,发展于先秦时期,定格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那一刻。

唐太宗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大家不妨想一想他凭什么如此笃定地下此结论,又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恰恰说明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几千年来根本没有变化过!就拿围墙来说,中国人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来宣示自己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的主权,“万里长城”便是此类思维模式在地理标示上形成的极点,而“迁界禁海、闭关锁国”更是此类思维模式在国家战略层面造就的巅峰。我们工商界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打造百年老店”,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明白过去的百年老店之所以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并不是我们的经营者与时俱进,而是因为社会发展缓慢,几乎没有新的形势和变革出现,所以我们才能抱着祖宗的成法,墨守成规地经营百年。而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工商界的有识之士还用这种老祖宗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无异于痴人说梦。

尽管我们知道围墙外的世界充满着无限机遇,但总舍不得围墙内的安稳踏实,于是乎我们开始自我安慰的固守,长此以往这就在我们心中筑起了一道道围墙,让我们安于现状,而我们又进一步将这种思维模式遗传给了我们的孩子,得他们也缺乏探索的渴望和失败的勇气,在这样的整体文化氛围下,我们怎么可能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

众所周知,创造力的最初表征基本上都不太靠谱,极具异想天开的特质,而我们在长期封闭的心态下会人为地定性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为“胡思乱想”甚至是“异端邪说”,进而轻则批判打压,重则直接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长期坚持的围墙最终成为了牵绊我们发展的藩篱。然西方的文化传统与我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他们崇尚冒险、鼓励开拓,这从他们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开拓殖民地描写和冒险家故事就可管窥一二。国外大学没有围墙也是这种西方思维模式决定的,不是他们不重视安全,更不是为了降低成本,完全是开放的心态使然。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学习的绝不仅仅是西方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更需要引进和培植出孕育这些先进技术的土壤,那就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包容之心态!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学到的也只能是皮毛,我们今天不惜代价借来的先进也终将沦落为明天的昨日黄花。

爱之深责之切,希望我们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要再有那一堵堵围墙成为阻挠我们前进的一道道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