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情怀

时间:2013.11.18 来源:EMBA办公室

上海交通大学法华校区又名法华镇路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 535 号。法华校区占地面积为 51 亩。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所在校区。校址原为法华寺所在地,后毁于战火。 1949 年后建成中共上海市委党校,1959 年上海市委将党校移交给上海交通大学,1961 年起作为上海交大基础部使用。 1987 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搬迁至此。

上海闺秀,韵味新华

在上海市长宁区,有一条韵味独特、别具风情的街道——新华路,含蓄优雅的它被誉为“上海闺秀”。

新华路最早名为安和寺路,得名于路旁的一座小佛寺。租界建立后,英国、德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各式建筑相继错落在这条幽静的马路上,百余风格迥异的西式洋房为新华路赢来了“外国弄堂”的雅号。1943 年改名为察哈尔路, 1947 年又以附近的法华镇改名为法华路,归于法华古镇。1965 年正式更名新华路。沿着新华路一路行走,你能感觉到一种喧嚣都市中难能可贵的宁静与雅致,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轻松起来。

沿着街边一路漫步,你会发觉马路才是城市里最美的风景。新华路上梧桐成荫,拥有匈牙利籍建筑大师邬达克留下的数十幢建筑小品,每一幢的建筑风格都迥然不同,然而却同样散发着浓郁的欧陆风情。还有一幢显眼的建筑,这就是隶属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那幢唐风俨然的大楼,它那古朴的飞檐翘角似乎还在低声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海派洋气之外,也曾经很“中国”。新华路上还有一座“上海影城”,那里每天佳片连台,不停地为人们编织着现代的绚烂之梦,它或许也称得上新华路的 “造梦工厂”了吧?

先有法华,后辟上海

毗邻新华路有条法华镇路,并不长,也不宽,从延安西路凯旋路起,穿越定西路、番禺路一直延伸到淮海西路华山路口,长约四华里,交通大学法华校区便坐落于此。它是上海西区一条颇为著名的小路。

现在的法华镇路,前身是以一条叫李漎泾的小河命名,俗名法华浜,这条小河从苏州河分流,蜿蜒流经全镇,流过交通大学门口,最后流入徐家汇肇家浜。法华镇曾是个繁华小镇,当年遍植牡丹,竟有小洛阳之称。传说是上海最早出现的小镇,更有“先有法华、后辟上海”的说法,其河岸边曾是人们庙会集市的繁荣景地。

北宋开宝三年(970),法华禅寺在李纵泾北岸(今法华镇 525 号)建成,随之便渐渐有了村落。其后又陆续修建了观音禅寺、三官堂、翠竹庵等庙宇 20 余座。寺庙兴建,香火日旺,乡民聚居寺周。靖康元年(1126 年),金兵进犯,北方居民随宋室南渡,迁居江南,一些缙绅富室和农户定居法华,民宅、商肆以法华为中心,沿李纵泾两侧扩展。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 年),法华商市繁荣,街长 3 里,各种农副产品在此集散,成为上海县西部首要集镇。法华镇宅园众多,载有众多名贵牡丹,享溢江南“小洛阳”美称。咸丰三年(1853 年)后,因迭经战火破坏,加之李纵泾日益淤塞,地理条件发生变化,法华古镇渐趋衰落。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凋敝得羞于见人了。

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代的变迁,原来那赫赫有名的法华寺和法华古镇,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如今这条街道摒弃了昔日的风光,悄悄隐匿在一角,而骨子里的那一股市井气息却从来都没有消减过一丝一毫,作为一个让大部分普通人安心的生活空间存在着。岁月留下的,只有交通大学法华校区里两棵饱经沧桑的银杏树,见证着时代的花开花落。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而位于古老法华禅寺原址上的,这片充满青春时代气息的交大法华校区,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见证和推动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