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 何为中国管理哲学?

时间:2013.11.19 来源:EMBA办公室

我小时候在重庆经历过八年抗战,后回到南京,之后又随着家庭到台湾读中学,大学毕业之后出国。1967 年,我引入分析哲学、周易哲学到台湾大学中国哲学系。期间我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中国不能强大起来?中国怎样才能强大起来?其实我研究哲学是为了找寻拯救中国之道。我从事哲学思考,但是很早就关注管理。 

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操作。管理像汽车制造的生产线,有的部门是人在操作,使各种组件组合成一辆汽车。当今社会管理的工具化已经非常方便,可以使用电脑和机器,自动化的办公也很容易建立。但光有操作远远不够,还需要一种技术,即基于技术的管理,这点不容忽视。其实,自动化的管理加技术的管理才是最理想状态下的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管理没有办法离开机器操作,也难以离开技术的运用。但技术从何而来?这就是知识。现在的管理很大层面上是知识管理,管理层次越高,需要的知识越多。所以,管理者应该是有知识的人。

在我看来,管理共分为五个层次 :两个向下的层次,两个向上的层次,知识处于中间层。知识是了解问题之所在,是很重要的出发点,而价值观是在对知识有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建立的目标,是更高的层次。而最高层次是创新之道。现在谈管理的基本概念,需要考虑管理的层次问题。管理的发展和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它们的工具就是机器,机器的发明非常重要,比如军事方面有更好的飞行器、军舰等。作为君子,不应把自己变成单纯的赚钱工具。人可以成为工具,但不能只是工具。

中国人最缺乏的是操作技术和发明机器,这是中国文化的弱点。中国是很多工具的最早发明者,但却不是完善者,这可能是一种文化环境造成的。这一点我们就不如德国和日本。很多时候,反而是一些小国家的技术特别好,比如以色列、日本,甚至现在韩国的技术都成为了品牌。

为什么我们中国不能形成品牌?有人说是文化不好,干脆要放弃文化,其实这是没有逻辑的。中国文化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克服缺点,加强觉醒和注意力,增加知识。因为中国人不讲究知识的分析性和精确性。知识掌握得越精细,才可以把所有精确的数字搞得越清楚,才能在设计方面做得出类拔萃。

今天中国人当然有这个能力,不然怎么做神舟飞船?但问题是中国人不到必要的时候不去做。我们要长远掌握对历史的追求,以知识作为价值的基础,一定要了解我们的环境,掌握知识,进行长远的设计,不断地加工和改善。

手控制机器,脑控制手,谁控制脑?这是一个问题。你有很好的知识,知道的也很多,但是有脑无心,这不能解决问题,心很重要。所以中国传统一直强调心的重要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尤其到了近代,大家对心并不那么重视。从哲学的眼光来看,中国的管理必然要认识到心的重要,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心具有感染力和透视力,更具备一种主宰力 ;心是一种情感,一种性情 ;心是一种直觉,一种理性,也是一种意志。所以要掌握心这种复杂和多功能的存在,发挥心的积极作用。只有多用心,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会有出路。心本身也是一种希望、信心和爱心的泉眼。

我把心看作价值判断的机会。作为管理者,尤其是作为主体的管理者,掌握自己心中所思、所感、所信,这对看待问题和认识他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运用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应强调心是中国管理哲学的重要范畴。

在心之上还有道,这是一种自然的生命流动,生命内在活力呈现出的一种生机。这几乎是一贯而下,也是一贯而上的。中国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哲学,它来自人内心深处,也来自于宇宙和自然的深处。怎样区别现代管理和传统管理,美式管理和日本式、中国式管理?什么是管理哲学和管理科学?可以基于管理的这五个层次的问题进行说明。从脑到手就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就是管理知识,包括管理技术,基于管理知识产生的一种发明,包括机械的发明和工具的发明,包括它产生的一种技术能达到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本身有一个特殊的描述,这就是美式管理。美式管理强调知识性、技术性和机械性。彼得站在人性主义的立场,他重视文化发展的理念,包含某种人文主义,有效的管理实现社会人性的发展。现在很多美国管理基本上就是一种管理科学,用科学的知识达到生产或市场占有,或是消费方法的目标。所以它是一种纯粹的讲究方法,不太讲究伦理目标的管理方式。

日本人在 70 年代,开始逐渐重视日式管理与美式管理的区别。他们更强调忠诚、团队精神,这是日式管理的精髓所在。传统的中国不强调动手,更不知道用机器,用脑也没有用到最科学的地步,只是论道谈心这种抽象的管理,这是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管理。现在大家有一个误解,以为中国式管理就是这种管理。其实,中国式管理就是讲究关系,怎么把关系处好就成功了。实际上管理有一个伦理的目标、国家的目标、社会的目标、个人提升的目标,这是我所强调的。

我的管理不属于中国式管理,而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管理,它和中国式的管理有差别。其实我谈的是基于中国文化的精华来提升人的素质,我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可以整治社会管理的问题。现在美式管理或者欧式管理,把人和价值分开了,属于过分机器化、形式化、理性化的管理形式,感觉并不舒服,好像坐在大楼里面,官很大,但是没有安于其中的感觉,甚至一个楼里面连员工坐的地方都没有,只是方便董事长开会,开完会以后楼也排不上用场。人类这样的发展方式,让我有点儿不安。

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管理哲学实际上包含了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收集知识,建造模型的方法,但是收集知识只是达到价值目标的方式,建立模型只是方便于某个固定目标的行为,它不能作为所有人目标的行为。我说的中国管理哲学的管理包含管理科学,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管理思想。它不断跟进,不断改善,更重要是不断建设自我管理的能力,来产生一种对于人的感应,能够以人的共同智慧发展更好的管理方式,或者发明管理的制度系统。

最后总结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哲学是有本的,因为是同一个本,主体和客体中间是相通的。相通的地方叫做体,当你实现价值的时候就是一种心。因为心里面知道,心能够用、能够行,可以产生后果。可用几个字概括为:“本、体、知、用、果”,这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思维范畴。这个管理系统包容了管理科学,但是不限于管理科学,因为它包含了人的层面,包含了人的动力,包含了管理人的自我提升、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