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刚:最好的纪念—— 钱学森图书馆

时间:2013.11.19 来源:EMBA办公室

纪念一位伟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的思想和事业传承下去。我们本着这个思想,在各级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校各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在去年钱学森百年诞辰之际,建成了钱学森图书馆。今天我想以钱学森图书馆一号志愿讲解员的身份,向各位同学做一点有关于我父亲、有关于钱学森图书馆的介绍。

 我先讲两个故事。2001 年是我父亲九十华诞,在此前后,全国有不少科研院所、学会、高校,包括上海交大,都举行了祝贺活动,报纸上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大约在 2003 年,我们把这些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各个单位举行活动的资料汇集起来,请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资料汇编的书《九十华诞钱学森》。在稍早的2002 年,我们还出版了一本叫《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书。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出版有一个背景,可以追溯到 1999 年建国五十周年。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工作受到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的批评,大意是说《中共党史人物传》已经出了几十卷,每一卷收录了大概六、七位著名共产党人的传记,但没有一位知识分子党员。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落实中央领导指示,把任务通过总装备部相关部门交给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写出了 11 万字左右的《钱学森传》,最后剪辑成大概 6 万字的稿子,刊登在《中共党史人物传(第 76 卷)》上。在此之前,该稿经不同的删节,曾在不同图书中刊登。我当时跟涂秘书讲,不如再写几万字,弄个15 万字的稿子出版。正好 2002 年上海交大出版社立项要出版《杰出交大人》丛书,我们就贡献出来。

一本《九十华诞钱学森》,一本《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出版以后,涂秘书去我父亲那里汇报工作,把两本书很正式地交给我父亲。我父亲那时已经卧床了,拿到这两本书以后,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报纸和文件暂时不看了,而用他独特的阅读方式翻看这两本书,到了第四天下午,他把书一合说,“收起来吧,我不看了。”我知道他看完,要做点评了。

父亲跟我说 :书是看了,但是不太满意。因为这个书从头到尾说我这也行、那也行 ;我这也能干、那也能干。但是这个书没有讲为什么我能行?为什么我能干?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不足。写书宣传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除了要讲他的贡献是什么,还要对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有分析。没有分析,读者怎么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我一听 , 觉得真是一针见血。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 2008 年,大家知道 ,2008 年共产党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儿子在总装工作,周末回家看看爷爷奶奶。有一次,他回来看爷爷,我父亲就问,“你最近忙啥?”儿子就说 :“爷爷,我们最近一段时间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总装以您的事迹作为教材,我第一次这么系统地得知您为国家做出这么多的贡献,很受教育。”也不知他是真心还是有一点想说爷爷的好话,我儿子来了一句 :“爷爷您真伟大!”过去,我父亲听到这一类话都不屑一顾,结果没想到听孙子说了这样的话。他说 , 看来你这个伟大的标准还不是很高啊,爷爷五十年前做的那点事实际上没啥。当时国家需要导弹、火箭,我的工作就是把国家的需要实现。我所依据的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没什么创新,所以说我做的那点事实际上没什么。接着他又说,如果说五十年前做的那点事也叫伟大的话,那么你记住,二十一世纪的爷爷将更伟大。我父亲说了这一段话之后,便不再说了。当时我妈妈坐在旁边,问我儿子听了爷爷的话之后有什么感受?我儿子跟他奶奶说,爷爷最后一句话最有份量!我要好好地消化一下。为什么我父亲要对涉及他人生的评价选择这么一个机会说这么一句话?这是因为,我父亲晚年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领域都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创新。尽管他知道这些观点和思想在国内可能一时不被理解,但他相信到了几十年以后,当后人对他的观点和思想理解以后,必将对我国四化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到那时他的影响会比现在还要大。

大家知道我父亲一生度过了 98 个春秋,除去他出国以前的 24 年,因为那 24年和那个时代的学生一样,都是上学,之后的 74 年我们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20 年,在美国,从 1935年至 1955 年。这个阶段,他在应用力学上的成就为飞行器克服热障、音障,实现由亚音速向超音速的跨越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撰写的《物理力学讲义》开创了通过物质微观特性分析确定其宏观性质的先河 ;专著《工程控制论》成为自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 二 个 阶 段 27 年, 从 1955 年 —1982 年。1982 年他从国防科委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标志着他退出了行政领导岗位。这一阶段,他主持领导了中国航天的科研攻关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迅速成为航天大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三个阶段 27 年,从 1982-2009 年。这一阶段,他对科学的探索仍未停步。他提出的复杂巨系统概念,把潜心研究的系统工程理论,从工程系统工程进一步发展成社会系统工程,使之成为社会各领域为取得长期和整体最佳效益而必须采用的科学理论 ;他创立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实现形式,给出了人们认识和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和有效途径。这两项学术成果,是钱学森晚年最具亮点的学术创新。他晚年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皆源于此。另外,我想对他每一个阶段的所作所为用一句话做概括。

第一阶段,留美二十年。用他的导师冯 • 卡门对我父亲说的一句话来概括 :你在学术上超过了我。就是说,钱学森经过二十年的留学,学术水平超过了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 • 卡门。第二个阶段,中国航天创建与发展的27 年。我选择了钱学森秘书涂元季在上海交大纪念钱学森回国 50 周年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来概括 :他在我国航天发展的各个关键时刻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第三个阶段,晚年的 27 年。我想就用刚才第二个故事里我父亲对孙子说的这句话来概括:二十一世纪的爷爷将更伟大。一般,我们在介绍一个科学家时往往都会在名字前面加一个称谓。在钱学森名字前你会用什么称谓呢?实事求是讲,比较困难!因为钱学森一生中涉猎诸多学科而且在这些学科中都有不凡的成就。钱学森不是医学家,但是他在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面前把今天医学的发展概括为“四个医学”的理论,即治病的第一医学,防病的第二医学,补残缺的第三医学,以及提高人体功能的第四医学。

钱学森不是军事理论家,但是他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未来战争的影响、对于未来战争形态的影响、对于未来军队编制的影响,以至于对双方战略战术演变的影响的论述,被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大段地引用。

钱学森不是生态治理学家,但他对沙产业、草产业的论述让世界知名的防沙、治沙专家,受到三代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搞防沙治沙的日本人远山正瑛先生深深折服。

钱学森不是哲学家,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使我们国家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在讲话中提出,现在到了我们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所有从业者要认真听取钱学森见解的时候了。

钱学森不是社会科学家,但是他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创造了许多名词,像“政治文明”这个词的版权就属于钱学森。大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钱学森应《求是》杂志之约写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引用了政治文明这个词。

钱学森不是建筑学家,但是他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构想,现在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参与讨论的一种理论,也正在成为许多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种依据。

钱学森不是教育学家,但是他“大成智慧”的教育理念吸引了不少教育界的从业人员。全国已经有几所大学,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钱学森实验班,正在应用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实验。

钱学森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称谓?大家看到,钱学森去世时新华社发表的关于他的生平,用了一个很特别的处理方法,就是回避使用学科称谓,而用“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这样的表述。

全国人物纪念馆大大小小有近千所,而这近千所的人物纪念馆 95% 以上的都是按从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个人生的顺序来进行展示。用文博界的行话讲,这种陈展模式叫编年体模式。人物纪念馆还有一种另外的陈展模式,这就是专题体模式。专题体模式就是把被展人物的一生中最具亮点的东西,经过组合,按专题的形式进行展示。使陈展效果更鲜明、突出。钱学森图书馆的展示则采用了专题体模式,按照这种陈展模式进行展示的人物纪念馆比较少。而且我们在这种陈展模式下又做了创新 :按照第一个故事谈及的,宣传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除了宣传他的贡献是什么以外,还要宣传他之所以能对社会有贡献的原因。同学们下午去参观的时候看到的该馆第四部分,就是概括钱学森一生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不知我说的这些,能否在你们心中留下对钱学森更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