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w mckay东京为何最终未能取得一线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时间:2013.11.28 来源:EMBA办公室

今天我谈一下东京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东京本来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地方,特别是90 年代潜力很大,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但这种潜力最后并没有完全实现。所以最终东京没能应对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和劣势,一大劣势便是作为后起之秀,起步比较晚,在总体发展中无论是工业化还是金融发展方面都比较不容易,要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也比较困难。而且,其竞争对手比如说纽约和伦敦的竞争优势非常强。 

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由于制造业推动了经济而形成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崛起。在这样一个放松监管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日本这个历史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特性让他很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并不是所有特性都是必须的,而且需要快速利用好优势。而当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窗口来让东京能够成为非常强大的金融中心,当时日本经济有非常快速的转型。当时一个问题在于日元并没有成为国际交流主要货币之一。一种货币要实现国际化,要么成为一种国际交易货币, 要么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两者概念之间是有差别的。我认为在国家政策方面需要有一个更加统一、一致性的关注焦点,可以更好地让其实现成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的目标。但后来日本政策太过保守谨慎,出现了经济衰退,这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充分实现。而且即便有这样一个政策制定,东京也没法取代纽约或伦敦成为一线国际金融中心。

今后中国的实体经济规模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经济和金融都会发展得非常快,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周转货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实现日本无法实现的目标。但目前中国改革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上海对于国际金融方面的本土专长和经验,以及软环境、软基础设施方面还非常缺乏,必须很好地管理。这需要很长时间来逐步建设,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当然,至少说在这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有非常充足的时间。但在转变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模式需求方面却非常紧迫。要真正成为一线的国际金融中心, 必须把它作为超越一切的目标,必须在国家层面给予足够的强调和重视,这样政策制定这就可以采取一些中间步骤。作为一线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达到:1、自由的不受限制的资本与金融账户;2、可自由兑换的国际化货币;3、抵押的交易系统;4、造势的央行;5、一系列非常广泛的金融资产以适应各种国内和国际的投资需求;6、一个非常透明的可预测的法律框架;7、不需竞争的监管,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就是自行设计最适合的监管框架;8、可以展示出一种一致性、透明的能力,来分配大额资金用于生产。

七八十年代出现金融危机时,一些国家政策制定时间不太合适,金融改革太晚。当然,实际决策真的不容易,因为没法预测未来。以日本为例,可以明显看到这个问题。总之,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种机会成本,或者说一种取舍,需要去考虑实体经济和金融两者的稳定性,都需要去化解和消除风险,从而防止危机。现在,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银行和市场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情况,也反映了金融中这种压制性政策现在边际效应已经非常小了,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去实现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了。

现在,我们要明确怎样实现中国和世界各地金融上的整合,中国在世界金融舞台上要扮演多大的角色。中国金融未来的改革,都是和全球的体系密切相关的,所以它的这个步伐需要协调统一好。

责任编辑:EMBA办公室 廖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