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民:创造和聚集价值的新型商业生态系统—— 平台经济
时间:2014.02.26 来源:EMBA办公室淘宝网, 成立不到十年, 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 注册会员几个亿, 年交易额数千亿元,为什么?中国银联,成立刚刚十年,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已经成为国人的必备,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超过十万亿元,银行卡渗透率已经接近40%, 为什么?
苹果公司的网上应用程序商店(Apple Store)在2008 年7 月开张,允许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者免费使用苹果的开发包,以提供适用于苹果系列产品的应用软件。仅仅六个月后,苹果商店里已经琳琅满目,有着包括游戏、商业、新闻、体育、健康和旅行在内的20 个类别的超过一万五千个应用程序,累计下载次数超过5 亿次,为什么?
当然,这一切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人们对时尚服务的开放式心态,而这更要归功于平台经济的迅猛崛起。
平台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商业生态系统;短短几年,平台型企业就如雨后春笋,它的盈利模式更是繁花似锦,为商界和学术界热切关注。这种商业生态系统的最大特征是以平台型企业为核心,连接两类或更多类型的终端顾客,让他们通过平台进行交易或者信息交换;平台的规模、便利、信息集中等特性给每类终端顾客创造了巨大的交叉网络效应和自身网络效应,并通过平台转化为难以想象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平台经济之所以有巨大的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学术界称为“交叉外部性”或“交叉网络效应”的特殊性质在起着关键作用。交叉网络效应是指,一边终端用户的规模会显著影响另一边终端用户(使用该平台)的效用或价值。比如, 对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而言, 持卡的消费者越多,POS 机对于百货商场和餐厅酒店等商户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安装POS机的商户越多,银行卡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也越大。因此,中国银联这样的支付平台就具有强大的凝聚能力。平台的建立使各方的交叉网络效应得以实现并转化为商业价值。它可能体现在信息匹配度提高(如婚介平台)、规模效益(如广告媒体)、或者多样性偏好(如购物中心)等;总之它让各方利益得以增加,而平台自身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正是由于许多双边平台具有显著的交叉网络效应,使得各个终端的用户规模像滚雪球般地扩大,从而使平台经济成为当今经济社会中日益重要的商业形式。
关于平台经济的理论(或称双边市场理论)是近十年才提出来的。这个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学术界的积极响应, 各种产业实践也纷至沓来。我在六年前出版的《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一书, 详细解释了这种新经济形式的“商业生态系统”特征,深入分析了具有这种特征的软件操作系统平台、银行卡系统、电子商务、交易中介、广告传媒和百货零售等平台型产业。研究表明,这些产业中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个体公司之间的竞赛,而是类似“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对抗。比如Windows 与Linux 操作系统之间的争夺, 是集合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商、计算机制造和服务商的两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对抗。面对这种新型的商业形式,许多传统的经营理念可能被颠覆。
比如定价问题。传统的定价通常根据生产成本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来确定,而在平台经济中,更关注的却是这边用户对另一边用户的吸引力;当某边用户的吸引力较大时,平台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甚至补贴来吸引他们,从而有效提高整个平台的人气。再比如市场培育问题。传统商品的市场培育,通常是要告知消费者其功能与价值;而双边平台的服务价值主要来自于另一边用户的(预期)规模,可是对方的规模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边的规模。从而出现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更是平台经济的核心问题。平台面对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户选择不同的收费结构,或者开放不同的终端,或者增加或减少一条边,都会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如App Store 对设备终端不开放,而安卓系统却全面开放,导致两者的商业模式的截然不同;在未来的竞争中,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平台虽然很早就有,但平台经济能得到如此突飞猛进,要归功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这之前,无论是婚姻中介还是传统媒体,都受到地域的限制,其自身的“交叉网络效应”随着规模扩大而迅速减弱。正是互联网技术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地域限制,于是各类超级平台迅速建立起来了。
为网络互动提供基础的Web2.0技术出现之后,对于平台经济有了进一步的推进。以社会化参与、社会化互动为特征的一系列新型平台的发展,形成了更加新颖的所谓“社会化商务”(social commerce) 平台。如大众点评网的用户参评,一汽大众的微博营销, 以及模仿Facebook 的人人网、模仿Twitter 的新浪微博,以及微信、团购等, 也都发展迅猛。这类平台不仅具有早期平台的所有优点,还利用了“虚拟社区”之类的方式,进一步把潜在消费者的“眼球”聚集在平台上,为商户提供多方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社会化商务的发展,不仅适合当前的商业环境和技术环节,也适合当前的文化环境。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远程化、虚拟化。因此,社会化商务通过平台而形成的社会化参与和社会化互动,不仅给消费者们带来了商品信息和商品购买的机会,还满足了他们倾听、表达等心理诉求,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还创造了社会价值。这种社会化商务平台很可能是未来平台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面对平台经济的迅猛崛起,有识的企业家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一是要认真研究。要分析其特质和创造价值的核心特征,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作为一种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平台成功的商业模式还在实践和探索中,相应的理论还不够成熟,都需要在实践中创新。二是要大力探索,积极寻找搭建平台的特殊空间,各有商机,切忌一哄而上。因为有效的平台往往具有赢家通吃的效应,大家挤在一起,进行同质化竞争,会很快两败俱伤,烟消云散,就像前两年团购网站的发展。三是推动政府。鉴于平台经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从定价方式到垄断规制,都有其特殊性。业界要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如何对平台型产业和平台型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及时推出相关政策,才能把上海真正培育成为平台经济的高地,创新机制,聚集价值,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
陈宏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 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5年在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相继攻 读硕士和博士,1991年博士毕 业后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 学院工作,1994年破格晋升为 教授,199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 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发 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1993-94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 伦比亚大学(UBC)作博士后 研究;1999-2000年和2007 年两次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斯隆管理学院作访问 学者。近年来还先后在美国、 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 亚、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 港等国家与地区的二十余所知 名大学作过短期学术访问和讲 学。还担任《系统管理学报》 杂志主编、中国管理科学与工 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 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大 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 委副主委等学术和社会职务。
责任编辑:EMBA办公室 廖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