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集粹

时间:2014.05.08 来源:EMBA办公室

余明阳:品牌出海,上海要做桥头堡

展望下一个发展阶段,上海应成为东方的品牌中心,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那时候,世界上能称之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应该不过5-6 个,上海将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比肩,根据这一定位功能,上海将是众多品牌的区域总部,也就是说,企业会把最品牌化的经营之魂放在上海。上海的品牌发展空间很大,关键要把握住三大核心。

第一,怎样把上海的东西融入主流文化、融入品牌。第二,怎样把上海优势与其他区域的优势嫁接。第三,制度的设计以及氛围环境的营造。未来,中国品牌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一定要用好中国元素。

张祥:用故事解码国际谈判艺术

谈判技巧虽然很重要,但是谈判的核心不在技巧。谈判的核心在于不同文化之间如何顺畅沟通。谈判时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把自己看低,该有的基本底线一定要有。谈判也要善于妥协。善于妥协才是成熟、智慧、创新的表现。能够妥协,事情才能做得更大。中国人不善于讲故事。但是,一个企业要善于讲故事,一个国家更需要学会讲故事。公共外交要想获得成功,要表达最真实的中国故事。会讲故事的人常有一种“气场”,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他;如果能用高超的技巧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营造中国的“气场”,让世界的听众不由自主地欣赏中国、信服中国,这将是中国不可小视的软实力。

潘英丽:自贸区金融改革正快速深化

首批出台细则主要集中在经常项目下,并且将风险控制的篱笆扎住,是为了更好地创新。人民币跨境贸易便利化也有利于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包括资本项下开放,但让全世界都愿意在贸易项下使用更为重要。从商品定价用人民币逐步推广到资产定价用人民币,从人民币的对华贸易双边使用,到人民币定价的贸易方更加国际化,自贸区的探索都将是积极的。不过,她提示说,自贸区的资本项下开放不会也不应该是无条件的完全开放,而是应该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条件开放。

陆铭:尽早制定上海经济圈规划

从经济体量来看,无论如何,上海及周边的地区都会形成一个事实上的“上海圈”。这样一来,上海将衍生出三个相关的概念,第一个是上海市中心,第二个是上海的行政管辖范围,第三个是在经济上的“上海圈”。随着上海经济体量的增大和辐射力的日益增强,“上海圈”的概念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长度已达世界第一。应像东京、巴黎、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一样,将轨道交通的规划作为“上海圈”规划的先导。未来当轨道交通逐步勾勒出“上海圈”的范围之时,随之而来的将有两个重大的需求,上海必须早做准备。需求之一是社会保障的一体化。需求之二是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均等化。城市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这一方法或许比用其它方式控制人口规模要有效得多。

陈宪:我们的收入该如何倍增

收入增长是一种结果,其本质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深化改革”——即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往高端升级,那么高端产业的职工收入附加值也会提高,收入分配这个结果就能够得到改善,也有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现有分配结构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政府应向民间让利,同时资本应向劳动让利。

国资国企改革需实质性突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它将替代长期以来以行政化兼并重组为主要手段的国资国企改革。长期以来,在国资国企改革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做大是做强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往往为大而大,不是为强而大。但现实表明,我们对企业扩张会大规模增加管理成本的思想准备不足,进而导致企业在做大的同时,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出现增加的管理成本大于减少的市场成本的情形。所以,国企和其他企业一样,考虑做大应当以成本最小化为基本出发点,偏离了这一点就会走入盲目做大但并不能做强的误区。

供稿人:EMBA办公室 廖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