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从古罗马读懂世界

时间:2014.05.08 来源:EMBA办公室

4 月4 日下午, 由上海交大EMBA 读书俱乐部、中信书院、季风书园联合举办的“从古罗马读懂世界——《罗马人的故事》读书分享会”在安泰演讲厅举行,周林院长主持。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行知探索文化传播董事长曲向东和上海交大人文学院教授高福进作为特邀嘉宾,与现场500多位EMBA 校友以及各界爱书人一道分享了对这套书的阅读感悟。本次读书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亦成为交大EMBA读书俱乐部的完美首秀。

【曲向东】:我与王石先生比较熟,原来登山时他说不能控制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控制人生的高度,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努力用一生的时间活出两个人生。后来听说他去哈佛读书我特别感慨,他已经从60 岁开始活第三个人生了。请问您当时怎么想到要推荐这套书?

【王石】:首先,我对日本文化比较感兴趣,这套书是一位日本女作家写的古罗马历史, 引起了我的兴趣。另外它与建筑的关联非常大,开篇就吸引了我。中华帝国在修长城时,古罗马在修道路,“ 不到长城非好汉”,“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下就和中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谈古罗马道路是怎么修的,就转到一个技术问题。现在学术更多是细究, 从过去其它文化、宗教、历史中去探讨历史兴衰,技术视角非常有意思。

20 世纪70 年代盐野七生在欧洲,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才把当年罗马修的道路破坏掉了;如果不修高速公路,古罗马人2000 年前的道路还在用。而北京的长城是明长城, 解放时损坏得已经非常厉害,修复大多在解放之后。从工程角度来讲,罗马人2000 年前修的路面还在用, 而长城不说人为破坏,只说自然力量的耗损,就早已倾塌了。大家也可以联想,长城是一个最大的院子,从老河口一直到甘肃嘉峪关,整个完全是内链,中国是用城墙围起来的。而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开放的、包容的。这即刻就感到从一个工程问题体现出两种文化的截然不同,引人入胜。

从人性来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人性的解放,是文艺复兴,人文复兴, 文艺复兴是人文复兴的一部分,更多是把人从所谓神的驾驭统治下解放出来,是启蒙教育。从房地产商的角度谈谈所谓的工程师文化。盐野七生开篇发问:为什么罗马人的智慧不如希腊人,财富不如迦太基人,孔武有力不如高卢人,但为什么是他们成就了帝国?这是因为罗马人的工程师文化,他们是用镐头去建设,不但修成了大路,还筑成了罗马帝国。我是做建筑和工程的,所以对这样的描述非常敏感。古希腊建筑是梁柱结构,柱子是结构性的,更是装饰性的。古罗马发明了穹顶,可以完全起到以拱代梁的作用。公元前1 世纪建成的万神殿,那个空间尺度到现在来看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奇迹,当时没有钢结构,没有轻型材料,但他们发明了“水泥” —— 火山灰。水泥是19 世纪以后出现的现代建筑工业材料,而当时是公元前。工程师精于数学计算,了解力学,社会地位非常高,不属于奴隶阶层。从建筑上来讲,古时有一本书是《建筑十问》, 很多现在的建筑学基本原理书上都有,说明当时力学已经很发达了。中国建筑史有个名人叫鲁班,比《建筑十问》作者还早, 但实际上查无此人,他只是工匠方面的神,集合了很多创造。中国非常伟大的建筑如故宫、紫禁城不知建者为谁,因为建筑工人非常低贱,基本属于半奴隶性质。为什么中国这么悠久的传统,这么多能人巧匠,也出了很多世界上非常灿烂的作品,但没有从伟大的农业文明转化为现代文明,这是问题所在。古罗马文明来源于希腊文明,这是毫无疑问的。最初罗马国弱,经常被入侵,急于自强,所以派使团去不同国家学习,包括希腊。在雅典奴隶社会城邦有市民,有奴隶,也有其它城邦。如果你不是雅典市民,哪怕是自由民,也不属于雅典,不享受任何市民待遇。显然在希腊奴隶社会和等级制度下是封闭的, 严格界定身份,但等级形成很大差别时就成为希腊社会的障碍。再看罗马,只要加入,只要守法,就宣布你为公民,享受的税收和罗马公民一样,所以古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并不是照搬,在管理上也更讲究资源整合。

工程师文化首先要有对建筑的热爱。谁继承了这个传统呢?我觉得是德国。他们对于技术、工程的热爱已经到了不可理解的程度。说来惭愧,我看《罗马人的故事》之前不喜欢房地产,但看了之后不喜欢也得喜欢,因为这是我从事的职业,需要热爱,还要学习。所以万科组织了“千人亿计划”, 一千名工程师, 一亿计划, 每次30-35 人去日本学习一个月。工程师是一种文化,开始培训行政管理、设计和物业人员,既然文化是种生活方式,仅仅有制造不行,还要保养和运作。  

【高福进】:王石先生在序里说“条条大路起罗马”。通罗马一般指从世界各地通向罗马,而“起”罗马应该更准确。最初是修路,青石板公路就是从罗马开始铺起来,最远时铺到西亚波斯帝国,总长大约十几万公里。到近代大工业革命修铁路之前,罗马这些青石板公路一直是古代世界交通要道,火车发明之后,才急剧走向衰落。

本书作者26 岁去意大利, 两年后回到日本, 然后再去一住30 年,55 岁开始写书, 每年一本, 这是在人生最成熟时写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罗马的建筑文化,主要从希腊吸收过来,包括三大柱廊式建筑。罗马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希腊语是贵族语言,任何贵族如果不懂希腊文,就类似于近代俄罗斯宫廷不懂法语。所以罗马人有自己的文化, 一旦遇到更文明、更高级的希腊文化之后,就全部吸取过来,在此基础之上继承和发扬。当然罗马有宽广的胸怀,所以《罗马法》、罗马建筑更加伟大。我经常把文艺复兴和春秋战国、改革开放相比,人文复兴有一点是观念复兴,一个时代观念的变迁非常重要。

【曲向东】:这套书是一个入口,打开一扇窗就会进入一个难以想象的广阔世界,所以今天谈论的是对书的情感,一种人文情怀的追求。无论是建筑、工程, 甚至人类的文明生活,可能今天很多还没有超越那个时代。看完这套书之后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只要读懂古罗马,就读懂了欧洲和今天的世界。它的元首制,罗马皇帝很大程度上从产生机制到与元老院的关系,和今天美国总统很像,是选举出来的,元老院就是议会,议会制度从那里而来;罗马公民演化成文明,野蛮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罗马每一条大道都是贵族名字,因为是他捐钱修的,后来西方形成这样一个传统。

古罗马的法律文献完全立足于人,基于人权平等,而不是神权下的屈服。人权的出现,人权平等观念的出现导致后来发现人的价值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保安系统, 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这也正是罗马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