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 给我一个支点——管理的哲学思考

时间:2014.05.08 来源:EMBA办公室

张建华
浙江宁波英联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EMBA12 秋季2 班学员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一位精神导师说过,哲学是用来给我们人生一个支点。

那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我们的支点在哪里?当我们过了创业激情时期,当我们被外界纷纷扰扰所迷惑,当随年龄的增长我们骨子里中国文人的人生空漠感开始弥漫,我们怎样继续我们的事业人生。我们急需这个支点。罗大伦老师告诉我们,国学的“道”给我们提供了经营企业的支点。道是宇宙观,道是世界观,道是人生观。老子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如当头棒喝,万物都不足为道,由此宇宙观下的世界观应该是什么呢?老子曰:“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多藏必厚亡。”既然万物都“不以有为有”,我们的人生更不能“以有为有”,我们何必在乎拥有的物质和财富呢?佛教的“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孟子曰:“仁者无敌”。王阳明的“道”:“一切得失荣辱,真如飘风之过耳,奚足以动吾一念?”综上所述,国学的人生观最终都指向“无我、利他”。

因为万物都生而弗有,利益和物资最终都和我们无关,我们最终获得的是自我的升华,利他是行动和结果,人的价值观导致了行动,必然产生相应的结果。国学的“道”就是东方企业管理者的人生支点。

相对于东方国学,西方基督教世界也有与之相对应的“道”。作为主要的宗教形式,基督教能在两千多年时间里持续感动西方世界,我以为可以归结为“圣灵感召”。耶稣是不是神的儿子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伟大的人格、他的气质、他的性情、他博大的襟怀使整个西方世界崇敬,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神,而幻化成西方的“道”,并为西方的商业文明和企业治理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撑。有了“道”仅仅是开始,更需要实践和传播。王阳明之所以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针对当时社会时弊对儒家的“道”的实践和传播。当一群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抵达新大陆,其明显区别于欧洲对基督教圣灵感召下的“道”的坚持使美国成为西方商业文明的领导者。每一个伟大的现代企业背后都有对“道”的实践和坚持,从三星宪法到德胜模式,从北京汇通汇利国学文化导入海底捞你学不会,这些企业领导者找到了人生支点。每个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是孤独的修行者,在漫长甚至终生的修行中,需要“道”,需要“无我、利他”的襟怀作为支点,从而抵达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