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我们班迎来了暑期结束后的第一堂课——管理决策统计分析。早就耳闻任建标教授课程的丰富和精彩,今天终于有幸亲临课堂,做一回他的学生。 四天的课程要把管理决策统计分析说透绝非易事,但任建标老师做到了。四天的现场课堂,他居然把原本我认为枯燥的统计分析演绎得如此鲜活,让我的思想如淋甘露。这短短的四天里,我每一天都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自己行走着的路,来思索这条路的曲径通幽。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正如此吗?道则已在,悟则不同。 老师说:学习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的累积,第二阶段是方法论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直觉与意识的激发。当我们从身到心最后到灵的发展,最终激发的是我们内心本能的原动力,才能寻找到自己来时的路,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归宿。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其最短的那块。这只木桶到了任建标老师这里又衍生出了很多道理,他说,一只木桶说上一天一夜都不够,果然又印证了“大道至简”这个道理。如何才能将一只木桶盛满水?木桶的板与板之间是否无缝衔接?木桶是否放正了?木桶桶底是否牢固?·······一个个木桶思想层出不穷,从短板思想,板缝思想,桶箍思想,桶底思想,乃至升华到有无思想,一只木桶所能体现的智慧让我们思绪万千。 老子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只木桶,无形的那一部分正是产生有形那一部分的价值所在,但同时一只木桶若没有那木板的部分,便没有了木桶的概念,好一个有无思想,相需为用。企业的价值不正是每一个员工吗?企业管理的精髓又究竟在哪里呢?企业如是,那人生呢?我们在行走的路上,收获的岂是物质感官的享乐? 四天的课程匆匆结束,结束的是课堂,继续的是思考,在任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到的是方法,激发的却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我们来到这个大课堂,收获却因人而异,感谢任建标老师,感谢同课堂互动的同学们,感谢人生中的每一堂课,期待交大安泰的下一堂课,又一次思想盛宴的到来! |
供稿:EMBA 2012春2班 曹燕娜(鸳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