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江:责任、意识与价值——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随笔》 时间:2013.09.27 来源:EMBA办公室

早就耳闻魏杰教授的大名了,只是这一次,可以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而且完全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很是有点期盼。而对于拿到手的课程——《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心里还是有一点嘀咕——这“不学不知道、越学越糊涂”的理论,能听上四天吗?事实证明,魏杰老师的课程,不但不犯困,还在课上课下为我们解了不少的“惑”,更在轻松与愉悦中让我们一起感受了一个真正经济学人的历史责任感。

开课前,班主任老师介绍说魏杰老师担任交大EMBA课程教授有近十年了,一直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教授本人也很喜欢到交大来上课。四天的课程,教授从宏观经济的分析思路,谈到中国未来经济的形势分析与对策,再到深化改革方向的探讨,深入浅出,解析透彻,有条有理地帮助我们理清观察社会热点,分析经济走势。

他用生活常识、现实案例、历史过往诠释了宏观经济分析的三大指标——价格、增长、就业,并由此引出影响三大指标的社会总供求,以及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的货币、财政、国际收支三大因素。层层剖析和揭示中国经济活动中的宏观经济变量与经济政策,全然没有以前学经济理论时要么全盘搬抄西方理论,要么统统否定现有经济成就,而是中西结合,在肯定发展、分析得失的同时,教授大家学会观察和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数据、现状与未来走势。在课堂上,他提醒我们,作为企业人,必须关注“央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统计局”五大部门日常发布的经济数据,并告诫我们,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等于人民币不再贬值,人民币的通胀依然严重,也不等于美元已经贬值,美元的购买力依然坚挺。

魏杰教授对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势与对策分析,特别是对下阶段调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论述,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给每一位同学拨开了层层迷雾。如其中的房地产业,他认为要从房地产市场与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把工业房产、商业房产、居住房产,以及居住房产中的高、中、低端逐一细分、梳理后,才会对后续的房地产宏观经济政策和方向有清晰的认识。他还对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资源类产业的逐一剖析,以及对政府主导型经济的改革问题、民营经济的理论与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显示出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运筹、远景规划有着深远的思考和洞悉。

魏杰老师教导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对产业和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从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规划与谋略。今后,国与国的竞争,更多是全球战略资源的争夺、科技人才的争夺和战略性产业培育。国有企业,可以从许多竞争性领域退出来,把竞争性领域交给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转而集中在新兴战略产业与战略资源的培育与储备上。而大学,则更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把大学培育成为全世界技术人才的高地和新技术的摇篮。这样,一个国家才有希望。经济学人要有独立的人格。魏杰老师这么说,也这么做了。四天的课上、课下交流,他没有高唱民主法治,也没有大骂现实,痛陈不满,而是时时处处以一个学者的视角来审视现今,理解政治,评价决策,把脉政策。

国之博弈,恒者胜。魏老师相信,中国社会首先需要有一次社会价值观的大转变。从历史的经验看,儒家、佛家、道家救不了中国,只有法家才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力量。法,不仅仅是一种典律,更是一种公开透明的规则,一个公正、有力的管治集团。一个民族的失败,首先是文化的失落,社会价值观的缺失和混乱,以及个人社会责任的欠缺,是这三十年多来整个社会最应该反思的地方。我们不否认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前进所起的巨大作用,但也必须面对与之相随的社会副作用,这才是一个社会谋求变革时的巨痛之所在。而与时俱进,则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准则,也是社会前进的需要。

魏杰老师在课堂上还讲了许多小故事,他以一个早点摊的故事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最讲资源配置效率,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供给。故事中那个小小的摊位,其市场价值看似是养活了从农村来城务工的一家老小,但实际上还为国家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故事虽小,课程虽短,但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同学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供稿: 2012春2班 陈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