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学一种思维方式 -- 傅 婼 时间:2012.02.06 来源:EMBA办公室

刚拿到讲义时,很是好奇,为什么交大EMBA要安排这样的课程。 看看这个课题多大,交大EMBA号称最重视实践和案例,可这课离我们的工作多远啊。也以为四天的学习会非常无聊,“走形式”。然而上完了这门课,才觉得四天的学习真是太短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实在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陈淮老师的讲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由于陈老师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的研究,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的高层研究和决策管理,虽然上的是一门理论课,可整个讲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思路清晰。 让我们对许多发生在身边的现象有了理论高度的认识。

整个课程从八个方面向我门展示了中国经济运行中最前沿的经济信息,使我们对改革开放的一些主要方面和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很多以前不了解的问题和社会经济现象都被陈老师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深圳模式、温州模式、资源问题、城市化问题、股市、价格、金融、财政、税收、外贸等等,我明白了许多看似复杂和离奇的经济政治现象: 两次海湾战争、东南亚金融俄日危机、日本经济泡沫、克林顿的新经济等等等等。

正象陈淮老师说得:学习是学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地基本掌握,提高了我们对我国经济中发生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经济学博大精深,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然而回顾中国经济50年和中国经济学50年,的确走过了很多弯路。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又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至此,直到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翻开中国解放后的经济发展史,中国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通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在不到十年前,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两种人们通常认为是截然对立的经济学。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人们通常认为对立的基本之处在于前者是以市场经济为其根本特征,而后者是以计划经济为其根本特征。不同的经济学的对立反映着不同的经济世界的对立。于是就有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分别。现实世界中,只能把某一国的经济定性为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的非此即彼的两种类型的方法吗?可以说,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描述的纯粹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西方经济学家所描述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主张以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自由作为基本价值观的基础,充分发扬人所共有的功利主义(以最小的牺换取最大的利益的心理结构)和合理主义(为了达到功利主义的目的而进行的最佳手段选择),设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的市场,在里面进行自由的经济交换。同时,尽量抑制既非生产者又非消费者的第三者──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看起来会因为无政府、无秩序而陷入混乱,但实际上由于“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经济社会会自然而然的处于调和状态。这就是作为一个制度上的发明的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无疑,这种制度并不是完善无缺的,特别是由于分配不平等而产生的贫富阶级对立日益激化,使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不断动荡的危机之中。西方国家选择了为克服自由市场的缺点进行了各种改革,主要有税制上的改革以修正分配不平等现象;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保持社会稳定的政策主张;特别是三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施行的新政,以及凯恩斯提出的为了达到充分就业而要求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来调节民间需求的主张。这些东西,说穿到底,都是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原理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当然,纯粹的计划经济固然在人类经济史上存在过。当时存在的社会主义世界不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宣称自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中国、苏联和若干其它国家。尽管它们有几乎相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但它们之间往往彼此不认为对方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而自认为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然而,尽管它们彼此对立甚至彼此刀兵相见,但它们在经济制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这种经济的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机构手中。站在局外的西方人似乎看得更为清楚,把凡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称为社会主义,以区别于搞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但社会主义国家倒不去试图侵犯资本主义的专利,经常是避之唯恐不及。直到邓小平说:市场经济多一点或计划经济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情况才开始有了根本的改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是要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宣言。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转而搞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放弃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转而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仍然是要搞社会主义,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计划经济制度,而是以市场经济为其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

实际上,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和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所开始的进程,还由于西方国家从二战以来所开始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措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正在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新时代。这部分的表现在,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个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的趋势。这种不同经济制度相互融合的趋势将使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区别缩小到相互能够在经济上全面交流的地步,从而极大地促进全球范围经济的发展,迎来一个全球经济高涨的历史时期。这种经济社会在经济学上的对立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里,可以说已经趋于不复存在。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制度里,基本的特点就是,一方面以市场经济为其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又从不同的方面对经济加以干预。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基本上以市场竞争原理为主,同时又以政府对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干预为辅的经济体制。这种在西方国家市场原理和计划原理并存的状况,与今天的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有着某些一致性,所不同的,只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的问题,即政府干预的程度和范围问题。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这并不反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于是就可以合乎逻辑认为,在现代经济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经济中,是不是包含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领域,其中一个经济领域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其基本特点,而另一个经济领域以政府的计划干预为其基本特点。不管是相信马克思主义还是相信资本主义,在现代一国的经济范围内,都包含着上述两个性质不同的经济领域。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之为市场经济领域,后者称之为非市场经济领域。这样,无论你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应该在经济中把市场经济领域和非市场经济领域区分开来,研究出来的适合市场经济领域的理论,则用之于市场经济领域;适合非市场经济的理论,则用之于非市场经济领域。彼此都可以对号入座,各得其所呢?

因此,作为经济学的理论前提,首先要分清的就是一国经济中的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的领域范围。这范围划分不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划分,也不作地域和历史的划分。主要是从产业部门上的划分。应该说,这种划分的方法是马克思创造的。他曾把经济划分为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以及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划分,为的是研究社会生产的均衡问题。经济时代不同了,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也就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深化。我们这里要作的划分,按照邓小平的说法,就是要称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各自的斤两。而最终的目的只是,找出分别适用于市场经济领域和非市场经济领域的经济规律或准则,最终达到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迅速和谐发展,从而在这过程中产生出一个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经济体制来。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已走出了一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的道路,现在说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也许为时过早。但它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国情土壤上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必然有着它自己的经济发展轨迹,而描述这种独特的经济发展轨迹的经济学,也必然有着与历史上其它的经济学有着不同的特点。这种以市场经济为其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无论就其现在所表现的或是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而言,都不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截然对立的经济模式。

以上是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点心得和感想,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作者:傅 婼 2003 春季 EMBA Z0312029 英文班 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