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纪行 | 创新何在,智慧何来,心归何处? 时间:2017.05.08 来源:EMBA中心

我们所尊重的真理,是那些诞生于磨难中的真理。

       ——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犹太女作家苏珊.桑塔格

4月23日从香港飞往以色列的LY076航班上,除去我们上海交大安泰EMBA游学团队,还有国内两所著名大学的EMBA游学团,问他们为何去以色列,回答都是想了解、学习以色列的创新。

5月1日从以色列返回北京,在特拉维夫机场候机时碰到了吉林大学几位熟悉的老师,他们已与以色列两所大学开展了多年互派学生的合作,这次他们是来参加教育会议。

往返以色列航班上,还有更多的国内旅游团,问及他们为什么去以色列旅游,其说纷呈:以色列重视教育,孩子们智力超人,看看以色列如何教子成才;耶路撒冷可是圣城,看看圣迹,看看信众们的朝圣……

我是与他人一样带着以色列 “创新何在,智慧何来,心归何处”的问题踏上了那片苍凉、干旱又丰饶、繁荣的土地,十几天的以色列之行,我是载着一些沉重又清晰的思考归程。


创新何在?

位于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有一半以上的国土被广袤无垠的内盖夫沙漠所覆盖,而在沙漠以外,高原、山地又占去了大半。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以色列多是干旱与半干旱区,全年降水不过300毫米,但以色列种植了4亿多棵树木,他们发明了滴灌技术,几乎每一棵树木土壤下,每一片绿地下都覆盖着直径2-3厘米的特制滴灌管线,这使得以色列成为全世界唯一沙漠化在减少的国家。

放眼内盖夫无际沙漠,在马萨达古城鸟瞰脚下的砾石、沙土,驻足死海边看着那一层层伤痕般的岸基,这里没有生命的绿色,没有活水的流淌,你真的会有一种置身死寂、悲哀、急迫求生的恐惧感。就是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却创造了最好的海水淡化技术,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以色列的废水循环利用率又是全世界第一。

在这样一片沙化、干旱、缺水的土地上,该怎样发展农业呢?技术是唯一的出路。科学育种、节水滴灌、精益种植……以色列的高科技竟然萌芽于一无所有的农业,以色列农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95%,还是全世界第一。

以色列1948年建国,当时不过几十万人口。70多年间历经多次规模化犹太人迁徙回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现在以色列也不过800万人,几乎谈不上国内市场。加上面对着三层包围,以色列的产品也不能扩及到周边国家,面向欧美、开拓亚洲、直达澳洲,让世界成为以色列的市场。

干旱的沙漠,创造出土地;缺水的国度,淡化海水,废水利用;没有农业,让科技成就农业;没有国内市场,周边市场,让世界成为市场。

在最困难处创新,在问题中创新,在一无所有处绝处逢生,在别无选择处创新求生。这就是以色列的创新所在。

问题不止于此。以色列更是面向未来创新。

在网络、软件、计算机、电信领域,以色列卓越超群,从闪存、ICQ、Waze、mobileye、zula……可谓群雄竞秀。深入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小的一个国家能在信息化领域有如此多的创新呢?年轻的以色列人要摆脱阿拉伯世界对他们的包围,他们说:你越想控制我,我就越要让你看到我能挣脱。在信息化领域边界、距离都没有意义,国界高墙都不能挡住联结世界。以色列风险资本家欧娜.贝瑞说得好:在以色列高科技通讯成为一种全国性运动,帮助我们克服生活在一个被敌人包围的小国所产生的那种幽闭恐惧症。

地理的边界阻挡不住信息在全世界的传输交流。在地理的界限面前,以色列开辟了信息天空。 

除此之外,以色列在绿色能源、健康医疗、智能机器、航天航空、交通物流、军事产业许多领域都颇多创新、领先世界。以色列,一个叢尔小国,却拥有近万家高科技创新企业。除美国之外,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以色列人均风险投资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曾是美国人均2.5倍,欧洲国家的30多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00多倍。

以色列的创新能力被世界认同。

这次在以色列,我们参观了全球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领先者mobileye公司。该系统已在几十家汽车厂应用,也可以后装置在汽车上。该系统能非常有效的保障客户的安全和大量减少各种交通事故。正是因为自动驾驶主动安全应用的广阔前景,英特尔公司刚刚以153亿美金收购了mobileye公司。

风险规避的虔诚信徒巴菲特从不收购外国公司,却以45亿美金买下了一家以色列公司。 

因此,以色列被称为第二硅谷。硅谷的本质就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或者说硅谷的本质正是创新未来。这也正是以色列的创新所在。


智慧何来?

看一看如下名单: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解开人类深层心理奥秘的弗洛伊德

一个人抵得上一打社会学泰斗的马克斯.韦伯

20世纪数一数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现象学奠基人胡塞尔

法兰西学派代表马尔库塞

后现代结构学派掌门人德里达

挑战一切既定真理的波普尔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哈耶克

持不同政见者、首屈一指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赛亚.伯林

西方近代最引人注目的女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

意识流小说奠基人普鲁斯特

一生不断出奇制胜的艺术家毕加索

浪漫派音乐大师门德尔松

在冲突世界纵横捭阖的外交家基辛格

Google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

投资大师索罗斯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卡尔.马克思

我不能再写下去。因为再写下去将是长长的名单。我只能说,几乎在20世纪任一领域中位列前三位的伟大创新者、思想家、文化人都有一位犹太人身在其中。

说以色列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有智慧、最有思想的民族,此话并不为过。

问题是犹太人、以色列人何以如此?

犹太人、以色列人的智慧何来、思想何来?

来自对学习的热爱、对教育的尊重。

以色列、犹太人承受了两千年的战乱杀戮、无家可归的苦难,他们都意识到房屋会被烧毁,财富会被掠夺,他们总会有下一次一无所有、流离失所。

而唯一能永远属于自己的只有知识与智慧。他们需要知识、智慧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复活。他们总寄希望自己的子女努力读书,掌握唯一不会被别人抢走霸占的知识与智慧。同时,犹太经典也要求自己的信众尊重知识、尊重智慧。

来自开放、来自汲取。

以色列、犹太人无家可归,各处奔波,但他们的心灵向一切文化和空间开放。他们在世界各地汲取各民族的智慧。以色列人承载着全世界流浪者最狂放的信念:走远一点,停久一点,看透彻一点……。

我们在世界各地总是可以看到一家几口、数家同行的黑衣犹太人旅游,看到年轻的衣着随便的以色列、犹太人行走,也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国读书的以色列、犹太青年学生,看到在世界各地工作、经商的以色列人、犹太人…… 当人们了解了以色列现在只有800万人口时,心中总不免疑问,以色列人是否都游荡在世界各地,留在国内的很少吧?历史学家爱德华.勒特维克统计大部分以色列人35岁的时候就已经游历过超过12个国家。

以色列、犹太人就像潮汐涌动一样,从圣城耶路撒冷、从特拉维夫、从海法、从贝尔谢巴涌向世界各地,汲取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又涌回以色列。这是一次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与提升。

来自平等、来自挑战权威。

不平等的民族绝不会是真正智慧的民族。

在等级社会中,人的智慧也是分为等级的。智慧是高贵者的私有物。社会等级越高的人越认为自己有智慧,越藐视、抵视社会等级低者的智慧。越要求下层不能有思想,不能提问题,只能有服从。这怎么能有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智慧呢?在等级社会里,学校也是如此,总认为老师有智慧,学生没有智慧,学生只有听老师灌输知识的责任,没有向老师提问题、否定老师的权利。

以色列、犹太人则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个在上帝面前思想上、精神上人人平等的民族,谁都可以挑战权威,谁都可以挑战既成之事。在学校里,老师总是鼓励孩子们怀疑书本、提出问题、表达己见。

预备役少校团长纳提.罗说,等级在预备役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普通的士兵可以在训练中告诉一名将军:你这么做是错误的,应该那样做。

预备役军官和历史学家迈克尔.奥伦说,如果你和一群以色列将军围坐在一起,然后大家都想来一杯咖啡,那么一定是离咖啡壶最近的那个人去为大家准备咖啡。而不论这个人是将军还是校官,对于所有军官来说,为士兵准备咖啡是很平常的事。

我们在以色列短短几天也算设身处地体会了以色列的平等。在特拉维夫大学,我们邀请以色列经济部司长Yariv Becher、外务部处长Ran Peleg、律师Yoav Sade、催化剂基金创始人Edouard Cukierman 座谈中国-以色列商务合作,现场不论从衣着、举止你根本分不出来谁是官员、谁是商界人士,衣着都随便、举止都轻松……没有座位排列,谁先来谁先坐,发言更没有先后,谁熟悉那个话题谁就先讲,我们的印象是律师先生可能是话多的职业习惯而总是喜欢先讲、讲的最多。

以色列人自己说,有两个以色列人在一起一定会有三个想法。三个同事在一起做事,如果想法总是一致,说明其中有两个是多余的。

不论是在特拉维夫大学交流还是参观企业、科技开发区,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以色列的创新智慧总是自下而上,总是来自独立思考、来自对权威的挑战,对既成的突破。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创新?不就是不同以往,不同现在,不同别人,不同大家一样吗,都一样还叫创新吗?

在以色列,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智慧的本质不是单纯的汲取、记忆、盲从,而是挑战与突破。

人们说,不理解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就不能真正体悟全部西方文化。也有人说,全部西方文明就来源于希伯来与希腊。

希腊,是我顶礼膜拜之地。我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都有研究古希腊巴门尼德、芝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内容。以往我们多年交好巴勒斯坦,敌视以色列。自然不能去犹太教、基督教发源之地。近年来,我们在外交上理性、务实,与以色列交往日益增多。国人有机会探访那片神秘的国土。

在伯利恒耶稣诞生地、在加利利湖神迹之所、在圣殿西墙、在锡鞍山上最后晚餐的餐厅、在耶稣定罪的安多尼亚城门、在被教众们认为耶稣被钉死、埋葬、复活的圣墓教堂……涌动着从世界各地来虔诚朝圣的长长人群。

对于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来说,他们的一生最主要的就是研究经文教义、践行宗教精神、实现朝圣之旅。

对于那些不是宗教信众的人们,面对着一个个虔诚的面孔、抚摸着哭墙激动的人们、特别是拉着婴儿的小手碰触到神迹的母亲、不能自理坐着轮椅瞩目耶稣神像的老人,我们能想到什么呢?


心归何处?

这是我面对此景此情的感触。

两千年祸端不绝、两千年家破人亡、两千年流离失所,犹太人的心中、以色列人的心中总有一个精神归处——回家,回到神圣的耶路撒冷。两千年的坚忍不拔,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

你可以不是宗教信徒,但你是否也要有一种精神。

你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资的丰饶而生存,也需要为了一种精神价值而坚持。

此次为我们讲授犹太教文化的拉比也说,今天一些以色列人坚持的并不都是教义的原典,在以色列人中约有15%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并不坚信犹太教。在特拉维夫大学陪同我们的女老师,在犹太博物馆为我们讲解的年轻工作人员都很坦诚的表示不是教徒。但他们都说,他们要坚持犹太人做事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成就世俗的事业。

爱因斯坦说过,宗教总是要求人们有所敬畏。人们可以不在经典教义的意义上相信宗教,但你要体悟、践行宗教内涵的敬畏精神、善良精神等。如果你有了敬畏精神、及与人为善的价值态度,你在世俗的世界也会有所敬畏、有些许虔诚,你在世俗的社会也会与人为善、不行恶事。

以色列的创新不仅仅在于它智慧超群、技术突破,更在于它的创新有精神定向,更在于它创新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困难、为了使人类未来更美好。所以,他们的创新动机不是在寻找赚钱机会的风口,他们创新的做法不是走捷径的取巧,他们创新也不是以邻为壑的封闭,而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探索、技术洞察、日日为功的不懈努力,人人互助的共同创造。

你可以不是教徒,但你的世俗生活要有所敬畏,你的世俗生活要有精神来定向,你的精神要有归宿。

有了敬畏,你不会为所欲为;有了精神定向,你行事会善良从容,有了精神归宿,你不会永不满足于物欲,无所皈依的茫然与焦虑。

圣城耶路撒冷,不仅仅关乎宗教,也启明世俗。

最后,我要说的是以色列并不是完美无缺。今日的以色列还是充满着矛盾:对外,巴以冲突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能止息,它是被威胁的国家,它也在威胁着别人;对内,深度变革的以色列社会在两极分化,昨天,它是为回到家园统一目标奋斗的国家,今天,它也迷茫担忧着未来……

文:交大安泰EMBA教授  孟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