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互联网+训练营(9):超级智能时代,怎样的企业最值钱? 时间:2019.04.23 来源:EMBA中心

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科技革命,正塑造与呈现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2019年4月20日-21日,交大安泰EMBA“互联网+训练营”第9期顺利落下帷幕。智能搜索科学家、《全球科技通史》作者吴军与近70名企业精英与创业新锐一起从科技视角俯瞰历史,挖掘科技叠加式进步的魅力,找寻在超级智能时代打开可复制的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过去,科技如何驱动文明进化?

从工业革命到未来世界,科技几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获得叠加式进步的力量。未来十年,什么技术会迎来大爆发甚至影响整个行业?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提是学会把握科技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展的内在逻辑。
 
当翻开科技史,梳理人类文明,吴军找到了一个共通的规律:历史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他将工业革命定性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并且没有之一。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无论经历多少王朝更迭、英雄辈出,人均GDP不曾发生实质性变化。但在工业革命发生后,欧洲200年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前2000多年,人均GDP增加了50倍,而在中国,自全面开始工业化并进入商业文明后,人均GDP突飞猛进,短短40年就增加了10倍,如此增速足以说明科技的力量。
 
工业革命何以对世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在吴军看来,关键是获得了可叠加的进步和可复制的成功。瓦特拿着牛顿力学原理的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蒸汽时代的到来更是离不开人们机械思维的更新。随着机械技术继续发挥着空间叠加效应,蒸汽船的发明获得了必然的成功,最终在半个世纪后将大帆船踢出了全球航海贸易的历史舞台。

事实证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科学推动技术再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许多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在短时间涌现。那么,今天伟大的科技又是什么?吴军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任何一个新技术都像出生的婴儿,一开始没有那么漂亮,有一定的特色却又常常未必被很多人看清楚,但对于未来而言会是一项颠覆式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趋势。”

换句话说,下一个微软做的一定不是操作系统,下一个谷歌做的一定不是搜索,下一个腾讯做的一定不是微信……初创企业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与巨人竞争?吴军的建议是,从杂活累活干起,聚焦大企业不可能覆盖的死角,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做出可叠加式进步的差异。
 
瓦特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者和受益者,是因为他懂得主动采用科学原理指导发明。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有三类人从中受益:核心技术的先驱者、投资者和使用者。
 
“这辈子你未必有很大希望当瓦特,但是成为下一个韦奇伍德还是有机会的。”吴军为今天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条思考的路径: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受益人只有2%,剩下98%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准了将现有的技术叠加在原有产业的关键点,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如何成为下一个韦奇伍德?科技史告诉我们: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使得你能够不断地获得可重复性的成功。

吴军表示,科学和非科学的边界在于能够证伪,任何绝对正确的结论都不是科学结论。做企业首先要确立一个认知,产品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意味着,当有一个想法以后,市场的反应实际上是一个证伪的过程,产品卖不动不是市场错了而是模型错了,通过实验数据得到一个解释,将结论推广开发新的产品才能获得可复制的成功。
 
一个顶级的科学家必然善于提出问题,这很重要,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投资,笛卡尔方法论适用于各行各业。“世界上永远不缺从0到1的东西,缺的是一口气从0走到N的全过程。”吴军用青霉素的发明过程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追究自己是第一个有点子的人有时候毫无意义,真正的荣誉是给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的人。

现在,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么?

对比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技发展,前者更多的是以能量为驱动力,而后者则是以信息为中心。人工智能历经潮起潮落在2011年终于迎来第三次浪潮,开始专注于发展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智能技术,是依托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芯片计算能力指数式的增长。

8年过去,似乎现在所有人都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的未来可期。吴军认为这时恰恰需要一个冷静的思考:当所有人觉得这事可行时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确实厉害,第二发展也到头了。那么人工智能领域有没有泡沫?

看问题需要回归本源,人工智能的极限取决于计算机的极限,计算机的极限取决于计算的极限。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做一个分类,那么一部分数学问题经逐层划分下去会发现:在其中的可判定问题里一部分是有答案的问题、在有答案的问题里一部分是可计算的问题、在可计算的问题里一部分是工程可解的问题,最后在工程可解的问题里才有很小一部分是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所以,今天在谈论人工智能的时候要清楚它的边界在哪里。吴军表示,现在的一些人工智能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原本不需要用人工智能解决的问题用人工智能来解决。

什么是人工智能?从技术发展的历程来看,本质上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今天的研究是让人工智能在回答问题时如何更好地超越人,而不是模拟人脑结构。因此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判定一家企业是否真的在做人工智能,就是要看它的战略理念是否与认知科学有很深的关系,如果不是就是假的。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有弱人工智能也有强人工智能,好消息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并在一定领域被证实,坏消息是接下来20年的发展将不会有巨大的加速度。

那么超人工智能是否存在?吴军表示,一不存在,二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利用人工智能控制人们生活或者无形中改变人们生活的个人或者企业。

理论上,一家企业做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是摩尔定律、数据和数学模型。所以,吴军预测,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有三类企业会受益:第一是本身拥有足够的技术和数据可以自成一体的企业,如BAT、今日头条等;第二是有数据但没有能力自己处理的企业,如国汽企业、国有银行、电信运营商、交通医疗企业等;第三是给第二类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企业。

当然,人工智能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人与机器智能的区别在于,人的智能是个体行为,而计算机的智能来自于是网络判断的结果,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有整个社会瘫痪的可能性。

未来,超级智能时代如何互联?

想象一下,未来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在吴军看来,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整体,IoT将万物互联,大量的数据要靠机器智能处理,商业和社会都会改变。

人工智能之所以爆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背后有海量的数据支持。反过来说,这些海量的数据并非凭空而来,这得益于传感器以及IoT设备的数据采集能力。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IoT连接设备将高达500亿台,包括智能手机、电视机、手表,管道以及卡车等,到2030年将突破1万亿。而从市场规模来看,2030年全球IoT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存在巨大的商机。

“万物互联可以看作是下一代互联网,它的诞生有三个先决条件:机器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传感器。”吴军认为,正是因为未来万物互联将拥有如此庞大的设备体量,所以今天的互联网还存在基础架构不完善与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区块链可以从技术角度让数据本身变得更安全。而在基础架构层面,到今天为止,世界上还是有两个网络,一个是由互联网公司控制的PC网络,一个是被运营商控制的通信网络。于是目前着眼IoT战略的公司对上述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以现有的技术架构为核心,以一个IoT的局域网进行互联;另一种是进行下一代芯片开发,做具有低功率、高性能特性的处理器+存储。

然而随着5G技术的发展,无数小的基站将会取代4G基站和家里的WiFi,原先的网络架构将被完全颠覆。目前华为在5G标准上占据优势,在未来,谁把操作系统问题解决了,谁就是下一个谷歌和微软;谁把处理器问题解决了,谁就是下一个英特尔和高通。

可以看到,世界正在迈入一个AI+IoT构成的超级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整个城市是一个大的智能机器,分享、跟踪、合作、众筹经济的出现将会改变商业模式,但商业的本质依然是想办法帮用户多花钱。

万物互联以后,什么样的企业最值钱?答案是提供连接的企业最发达。吴军在授课的最后表示,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细分领域都有无数人工智能的机会,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企业参访,实境互动

为期两天的“互联网+训练营”除了营长吴军老师满满两天的干货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EMBA还带领大家,参访了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导者——深兰科技。同时包括冰壶拓展、分组讨论、小组分享、导师点评。从历史到当下,营员们究竟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又有哪些感想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深兰科技董事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王昕磊带领我们的营员深度参观了位于上海西部的深兰总部大楼,从产品研发到商业布局,从引以为傲的掌纹技术到即将到来的IoT,一系列技术产品、公司运营模式都让每一位营员颇感兴趣。

针对深兰的赢利模式、人工智能全行业,核心技术、垂直应用领域,营员们还分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再次回到理论的过程让营员们倍感兴奋,热火朝天的讨论持续了数个小时。第二天营员们你还分别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思想的火花再次迸发。

作为训练营重要的一环,营员们一起换上装备参与到了特别安排的拓展环节——旱地冰壶。旱地冰壶以团队为单位,在平滑的面上进行投掷性竞赛项目,通过让自己的壶停留在预设好的位置或将对方球击出达到制胜的目,集智慧、战术、判断、技巧、把握时机能力为一体。营员们通过分组对抗的形式更好的融合起来,并建立起了信任和友谊。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训练营”的增值意义。

营员感悟 

#第一组#:上海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牛红星:通过这次学习也改变了一些我们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认识,特别是对区块链,通过吴军老师对区块链的一些讲述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区块链方向的坚定。我们觉得训练营的内容课程其实是占50%,另外50%我们形成的这个学习圈,形成了一个氛围,也因此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团队,这同样非常重要。

#第二组#:西岸集团科创产业部负责人·臧洋飞:我们的建立的沟通群真的是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借用吴军老师的话,我们希望后期的有效交流能够在我们的群里面发生,也希望我们的成功可以叠加、可以复制。

#第三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总监·杨德:很高兴大家能聚在一起,我们也是来自各个行业,在这样的小组组共同学习、交流、探讨、互动,收获要比一个人单纯坐着听讲要多得多。

#第四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后台总经理·侯野:这两天收获非常大。我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因为缘份而产生了连接。在这里我们小组提一个期望,希望第10期的时候还有机会能来!所以在9-10期之间大家能够保持线上线下的互动,互动很重要!

#第五组#:上海德耐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显新:我们这一组的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些关于产业未来发展的问题,想来训练营找一个答案,来了发现吴军老师把我的路都铺好了,答案直接在第一天结尾的PPT:吴老师说要搞一个新产业,得在原来的产业加新技术就有新产业了,所以我们未来的目标也就有了。参加一次训练营,直接增加了我们为社会多做出一些贡献的几率,太难得了。

#第六组#:Macrocura Health Founder&CEO·马峻昂(交大安泰EMBA2003级首届校友):谢谢交大安泰EMBA,让我们在毕业那么多年之后还能有机会来参与那么高质量的活动,谢谢吴军老师这两天给我们传授的知识。我们受益良多,希望第10期还可以参加。听了吴军老师的课跟读他的书是一样的:第一个感觉是博大精深,学问从《文明之光》、《浪潮之巅》、《数据之谷》,一直到《科技史纲》;第二个干货多,满满的干货;第三个可操作性强。这是非常难得的!

#第七组#:上海帝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何志骞(交大安泰EMBA2019级新生):我们在创业途中常常会发现发现越走越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所在。感觉像从高考时候的“愚昧之巅”,一路来到了“绝望之谷”。而今年我成功进入交大安泰EMBA就读,成为2019级新生,就是特别想在交大安泰EMBA的课堂或者舞台上找到自己希望未来几十年拼搏的方向,以第六组的首届学长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向前。我们创业很大程度上并不只是想去赚钱,不希望每天重复埋头工作中为了金钱在劳累,所以今天通过这两天吴军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创业者有很大的收获。

#第八组#:中锐集团助理总裁·郁文:其实这两天的时间虽然短,但是不管是我们本来就在互联网行业、AI行业,或者来自其他来距离还是比较远的行业。大家都有收获,虽然说这种收获可能不太一样,有的是直接的收获,有的更多的则是开了一扇门。我们非常认同吴军老师的一句话:IoT时代万物互联这其中“人”这个因素是不能忘掉的。就像今天这个场合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来自不同的地方,甚至年龄段差异也很大,两天的时间也很短,但是我们组相信“连接器”已经生成了。

通过两天充实的“互联网+训练营”活动,营员们都对交大安泰EMBA提供的高质量活动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我们的“营长”吴军老师、课程教授王延峰老师,表达了诚挚地谢意。希望在第10期互联网训练营上大家还能够聚在一起探讨、思考,也希望“互联网+训练营”的伙伴们能够一起走下去!第10蓄势待发ing。

互联网+训练营介绍
交大安泰EMBA互联网+训练营第9期由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上海交大创业学院、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单位联合主办,由交大安泰EMBA中心承办。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互联网+训练营”责任教授王延峰主持。

交大安泰EMBA中心主任马文玉在开营致辞中表示:“在安泰上热搜的永远是学习,学习永远向前。从2015年第一次开办互联网+训练营至今已经9期,吴军博士作为‘营长’一直陪伴着我们。在2019年安泰EMBA5.0新版课程中,吴军博士作为八大模块之一的‘百家争鸣’课程教授,已经在19日进行了精彩课程分享。我也十分期待他在第九期中,继续带领各位站在浪潮之巅,链接未来,也期待各位营员十期再见。”

交大安泰EMBA“互联网+训练营”自2015年开营起已举办9期,旨在以开放性、综合性、互动性课程与活动为载体,通过科技创咖分享、进化课程模块、科技企业实景互动、项目路演投融交流四个模块,探索“以科技驱动的认知拓展与模式创新”为目标,搭建创新创业的交互生态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