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圆桌论坛在我院举行 时间:2013.07.15 来源:EMBA办公室

7月7日,中国发展研究圆桌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演讲厅拉开帷幕。本次圆桌论坛的主题为“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挑战与对策”。来自亚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万广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张俊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潘英丽教授就城市化、劳动力市场、教育公平、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改革等议题展开精彩对话。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为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教授。

陈宪教授在开场白中对于本次圆桌主题——“中国经济升级版:挑战与对策”的由来进行了介绍。“中国经济升级版”是由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尾声的记者招待会上首先提出,该命题比较关键的重点是怎样把改革的红利、创新这些关键词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收入分配、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提高。中国正在经历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现有体制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唯一出路。因此,这也是本次圆桌论坛邀请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经济研究专家汇聚一堂的初衷,旨在为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寻求对策。

首位进行演讲的嘉宾是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万广华教授,他曾任联合国发展经济学研究院担任中国项目部主任、BBC中国经济问题评论专家,同时兼任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万广华教授从“城市化”的角度展开探讨,就城市化率的增长速度、城市规模、粮食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万广华引用财政部的统计数据称,目前中国的移民有2.5亿多,其中80%是从农村移到城市,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6000万孩子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因此,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教育政策倾斜化、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万广华教授呼吁国家亟需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且大力推进城镇化。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张俊森教授,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经济系讲座教授、香港经济学会会长。张俊森教授向听众阐述了他与项目成员所做的关于“跨代之间的流动性问题”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两代家庭成员在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之间的影响程度,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张俊森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从中国整体来看,跨代流动性不管是在教育还是在收入方面都在减少,这个结果是非常不好的。这一研究成果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借鉴,希望政府在义务教育、社会基础配套方面有更进一步举措。

周林教授则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中国经济进行剖析,他认为依靠发行大量货币和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应更多让中国经济自身进行升级转型。周林院长认为,如果前几十年的发展是因为享受了“人口红利”,那么下一轮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更需要“改革的红利”。周林院长认为,中国在综合改革方面还是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改革红利也可以为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地增长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证。

潘英丽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因此,她的演讲聚焦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低目标”以及“在转型期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潘英丽教授指出,按照国际专家和国际研究报告来看,中国在2017年很可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经济体,因此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非常自然的结果。潘教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低目标,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包括在国际金融资产的交易中用人民币来计价。她强调,“只有通过计价,我们中国企业经济主体才有可能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包括规避以后美元本位制的系统性风险。”继而,潘教授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放松所有资本输出的障碍;第二阶段,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该具有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而第三阶段则需要积极推进行政垄断型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嘉宾主题发言之后,台下观众对于圆桌论坛的演讲内容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就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产业转型等方面向台上嘉宾展开热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