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年经院学科发展研讨会召开

时间:2013.07.06 来源:EMBA办公室

2013年7月5日,经济学院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南郊宾馆召开。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周林院长、赵旭副院长、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教授以及经济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首先,陈宪执行院长分析了当前我们的经济学科发展的状况,提出要深入研讨和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当前经济学科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在未来5-10年内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是非常关键的。正如教育部学科分析报告中所指出的,我院的应用经济学科“各二级指标的发展状况不太平衡,指标均衡性低于全国水平”,有些指标比较靠前,也有些指标比较落后,也说明我们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多做一些学术研讨,组织重大课题的申报,通过考核制度的完善促进专著和教材质量的提高。第二方面是学科布局的战略问题,未来要进入全国经济学科第一方阵,一定要覆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名称的确定、必要性、团队建设这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讨论。第三方面是政策性研究平台的建设。政策性研究平台要在事关国家、上海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上,代表交大的声音,成为一个互动的平台,产生相应的品牌效应。

会上教师们积极发言,畅谈对于学院发展的想法和观点。赵旭副院长认为人才培养应与学科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未来如何高水平培养博士生,从单一博导培养到团队指导有待研究。在考核方面,科研成果应该与什么要素挂钩,如何实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考核标准,如何评判教材和专著的质量都值得深思。

潘英丽教授强调应加强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决策平台、智库的建设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衍生品,纯粹的应用经济不能提高到一个至高点。目前的学科评估报告与我们现行的一些评估指标有关。考核制度方面,应强化指标较弱要素的权重,如出版专著等。出版专著代表的是一个问题系统性的研究。博士生论文选题很重要,导师在此问题上应有好的把握,并且可以就此出版系列丛书。成果获奖方面应关注两点:杂志的质量以及选题方向。关于智库建设,我们应引进人才和有影响的学者,再吸收一些年轻血液,建设好团队。

陆铭教授首先针对二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建设名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政策性研究的平台是盘活存量的问题,涉及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内国外要有一个并重。目前国内企业数据库的建设是空白,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这方面的建设,对于智库建设将有很大的帮助。他还提出了如何品牌化中文著作的问题。

陈宏民教授对于“顶天立地”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目前对于“天”的标准有较为一致的认可,但对于“地”的认识较为偏颇。我们应该考虑学院的整体定位到底是什么,然后基于此,确定其他如智库建设等具体问题。

郑旭教授认为学科发展应遵循其内部发展规律。于冷教授提出经济学应服务于企业,为战略决策做支撑的建议。曹希仁教授强调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并指出做理论经济研究应以应用经济为基础。所有与会教师都畅所欲言,为学院的发展纷纷献计献策。

周林院长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考评体系应与学院发展目标相关联,交大在当前这样一个大的发展环境下,由工科导向的大学转变为现在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国际上一些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我们。经济学科从最初比较薄弱的基础到目前快速的发展阶段,人才引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体制建设的一部分,师资的流动至关重要,能通过更好的竞争机制,促进高端人才的流动。关于学科发展的问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学科方向的确是我们想发展的,资源分配也会跟着学科发展的方向走。经济学科应对整个学院的发展做贡献,经济学科应对企业有更多的支持,在学术上要和管理学科相互促进发展。关于本硕博的培养,周院长认为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培养很重要。当前的不足之处是教师与本科生的互动比较少。要多关注本硕博学生的培养,包括毕业后关注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学院总体上应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多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