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为什么说AI技术20年内不会有大突破?│ 陆家嘴杂志

时间:2019.05.17 来源:EMBA中心

 

微信图片_20190517165213.jpg

 

“人工智能技术20年内不会有大突破,因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用光了40年来所积攒的技术红利。”硅谷风险投资人、著名学者吴军在接受《陆家嘴》采访时这样判断。

 

“人工智能”被首次提出是在1956年。随后分别迎来第一代(1956-1970)模仿人、第二代(1972-2000)数据驱动、第三代(2001-2016)大数据+深度学习、第四代(2016-至今)超级智能四个发展阶段。


模仿人即科学家们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方法做事。由于机器获得智能化的方式和人完全不一样,在有大数据之前,计算机并不擅长解决需要人类智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完全无关所以,第一代科学家选择的方向失败了。


第二阶段,莱德里克.贾里尼克提出了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经过40多年技术探索,人类总算找到了靠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的方向。本质上,第三代、第四代人工智能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比如AlphaGo(阿尔法狗),它获胜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大数据和算法。


吴军分析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有今天的结果,是用了40多年技术积累的红利。通常20年后产生巨大加速的事情,可以在当下的学术界预测。但当下学术界所做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并没有太多新的课题。结合历史科技变革的时间线和当下科学界的科研动态,纵使科学家们比较努力,人数众多,大概也要20年才能积累出让人感觉非常兴奋、非常惊喜的理论基础。悲观看,20年内我们可能不会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突破”。


所有具有重复工作性质的行业都会萎缩

 

虽然20年内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不会有大突破,但吴军认为,“积极看,2018年的图灵奖获得者是深度学习领域探索的三个推动者尤舒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和雅恩·乐昆(Yann LeCun),很大程度上也彰显了世界对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认可

 

吴军表示,依托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芯片计算能力指数式的增长,人工智能开始专注于发展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智能技术。未来会有很多新应用出现在应用场景,另外,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也会增多,如医院、安防、公安。虽然他们本身没有进行技术研发,但当他们使用技术后,整个社会会发生大变化,因此人工智能应用前景无量。

 

吴军预测,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有三类企业会受益:


第一,是本身拥有足够的技术和数据可以自成一体的企业,如BAT、今日头条等;


第二,是有数据但没有能力自己处理的企业,如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电信运营商、交通医疗企业等;


第三,是给第二类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企业。

 

吴军同时预言:人工智能时代具有重复性工作性质的行业都会萎缩,比如会计师、写股评的财经编辑,股票分析师等岗位都会萎缩。因为强人工智能技术下,可以做到理解人的自然语言(比速记员要好,能够回答问题、写作)。这就像早期的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出现后,用手重复劳动的工作就萎缩了。只有那些就做一次,不会做第二次,带有创造性的工作是很难被取代的。

 

物联网(IoT)将是下一个趋势


“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这是吴军写在《浪潮之巅》里的一句话。在他眼里互联网未来的浪潮将是原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原有产业+物联网=新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个判断是因为5G的到来将会对物联网产生重大影响。因为5G时代有希望融合所有的网络,无数小的基站取代4G基站和家里的WiFi,原先的网络架构将被完全颠覆。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网络融合后,定会出现一些新商机。

 

未来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整体,物联网将一切联网,大量的数据要靠机器智能处理,IoT可以为机器智能发展提供更多信息,商业和社会都会改变。

 

吴军直言,万物互联可以看作是下一代互联网,而它的诞生有三个先决条件:机器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传感器。在未来,谁把操作系统问题解决了,谁就是下一个谷歌和微软;谁把处理器问题解决了,谁就是下一个英特尔和高通。

 

吴军说,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有三类人从中受益:核心技术的先驱者、投资者和使用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人一定是受益者,但这些人的数量非常少。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受益人只有2%,剩下98%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准了将现有的技术叠加在原有产业的关键点,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事实上,从工业革命到未来世界,科技几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获得叠加式进步的力量,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人类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让人类利用能量水平成倍提升,催生出了新的产业,世界完成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过渡。

 

第一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是蒸汽机,代表人是瓦特以及使用蒸汽机的韦奇·伍德。蒸汽机不仅改变了整个产业,还改变了商业模式。当蒸汽机出现以后,制造瓷器行业就使用上了蒸汽机,从此改变了整个瓷器产业,瓷器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在这之前,一个瓷器卖到欧洲,几乎能换等量的白银。从此以后瓷器就变得很便宜。

 

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是电,当时美国只有两家发电公司:爱迪生所在的GE通用电气公司以及特斯拉所在的西屋公司。电的使用对文明的作用远在蒸汽机之上,电不仅是比蒸汽机更方便的动力,而且改造了几乎所有的产业。今天80%-90%的产业在使用电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电使这些产业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如在城市交通、城市建设方面。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科学推动技术再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一个现有产业叠加新技术,从而变成一个新产业,本质相同只是方式上改变了,因此互联网时代也是如此。

 

吴军说,“今天全世界互联网公司的产值大概是4000亿美元,与很多行业比,产值并不大,但是互联网带动起来的产业很多,如零售、餐饮、金融,衣食住行等方面影响无处不在,原有产业里加入互联网,会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从技术革命讲,这是一个变化。技术的变化常常会有一个轴心,要把轴心找着,围着轴心转。”


对比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技发展,前者更多的是以能量为驱动力,20世纪开始,世界技术进步和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信息,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量消耗在发达国家要么增长缓慢或者停滞,要么干脆减少,而信息无论在生产、传输还是使用上,都呈现指数级暴涨态势,特别是在计算机出现之,全球数据增长速度大约是每三年翻一番。

 

而对信息来说,重要核心是产生的效率、使用的效率、传输的效率,处理效率。吴军举例说,过去浙江的小商家要把东西卖到上海,可能是两三代人的事情,因为信息流动不畅,但有了电视媒体以后,可以做广告;互联网从本质上讲,解决的是信息传输问题,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更畅通,这些浙江小商家不但能将产品迅速卖到上海、卖到全中国,都可以卖到全世界。

 

记者印象:你不知道的吴军


读《浪潮之巅》、《全球科技通史》,透过文字我们会发现吴军缜密的逻辑思维、“直线条”,他聪慧睿智,太会学习,但你也许洞察不到另一个角度的吴军,他爱好广泛,又太会生活。

 

2012年,吴军辞去腾讯搜索业务副总裁职位后,返回硅谷。如今他大部分时间在美国。

 

计算机科学家、谷歌智能搜索算法发明人、风险投资人、商学院教授、作家……众多身份中,吴军觉得,现在学者的身份可能更适合自己。

 

吴军是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他说自己生活中做的事儿有点杂。运动、旅游、美食、摄影、艺术展、音乐剧,交织在他的生活中。

吴军摄

吴军每星期要打两次高尔夫,这个频率可能不算低。平时吴军会去参加一些与艺术、音乐相关的活动,旅游比较多,而每到世界各地,当地的博物馆也无疑成了他的“打卡”之处。每一年,吴军都会安排两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不考虑工作上的具体事务。我想,这大概就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生活!

 

如此热爱生活的人也许会养猫狗,我内心不禁好奇。但吴军告诉我,他不养大动物,“你要知道,万一大动物死了,人会非常难过。”似乎这是这位大男人对自己内心深处温柔地带的保护。

 

吴军说他过去只养过小动物,小乌龟和小仓鼠。他说他把它们照顾得很好,还在院子里给小乌龟搭了个窝儿。“有一次小龟跑了,但我找到了,可第二次又跑了,这次没找到,我知道一旦跑了找不着,小龟很快就会死了。后来我又买一只,但它又跑了,再后来,我就不再养了。”

 

谈话间,我感受到内心的那份温热与柔情。

从吴军的分享可以看出,他真的很喜欢摄影和品鉴美食,用当下的话来说,形容吴军是个“吃货”,似乎也不足为过。

 

吴军说,明年过年他还会去南极参加一个摄影活动。曾经在北京时,朋友想张罗给他办个摄影展,但他自谦开玩笑的说觉得自己“丢人现眼”,用吴军自己的话讲,他只是平时混在一群专业的摄影人士当中,跟他们一块儿去摄影。

 

1984年,吴军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今年正值吴军本科毕业30年,此次从上海离开后吴军会回清华参加校庆和老同学聚会。吴军说,很多时候同学们会聊过去当学生时候的事情。自己也会常常问自己:要是重新再读一遍大学,会不会读的更好?会不会度过的更有效率一点?

 

是的,大众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向来都是如此“高要求、严标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ik9X89nGjU-Y1d3XBUj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