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一文: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怎样的金融人才结构?《同窗》

时间:2012.11.23 来源:EMBA办公室

—— 摘自《同窗》秋季刊03期25P

任何一个金融中心的发展都受制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贡献率上看,上海乃至全国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都落后于发达国家。2009 年英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5.2%。上海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差距,与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金融业的就业规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此外,现代金融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而是资本高度集中,运作非常高效的行业。它会促进其他行业进步,带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如伦敦经济就受益于其高效的金融业。国际金融中心的高效优可以从人均经济附加值(GVA)上看出:伦敦的人均GVA 在英国排名第一,其中伦敦金融业的人均GVA 比英国总体水平高55% ;人均GVA 排名第二的爱丁堡也是英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上海也是如此,金融行业的人均GVA 是上海总体平均水平的6 倍,并远高于其他5 个支柱行业。

金融业高效产生的基础是具有很高的资本投入以及在基础设备、信息通讯技术等相关领域具备高技能高学历的劳动力。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使金融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不断被剥离、外包,在金融业周围形成配套行业,如会计、法律、信息通信、咨询、人力服务、公关等所谓商业服务业。这些行业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

根据国际经验,金融中心发展中,就业岗位增加最快、吸收劳动力最主要的并不是直接金融业,而是商业服务业。伦敦140 万受雇于金融及商业服务的人中,只有1/4 就业于狭义金融业(证券、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余均就业于商业服务业。根据伦敦市政府统计,伦敦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业有58% 的销售收入来自金融业,专业服务业和创意产业也分别有37% 和36% 的销售收入来自金融业。其他行业以金融业为中心,形成向外延展的行业结构。据估计,未来20 年,伦敦就业于狭义金融业的人数会有4% 的跌幅,而其相关商业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将会有高达43% 的增长,创意产业、娱乐及旅游业为主的其他产业也会有30% 的增长。2000 年以来,伦敦金融业增加值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4.6%,金融业的就业人数平均仅年增加0.87%。

上海在过去7 年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从2003 年的10% 提高到2009 年的12%,而金融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 左右;7 年中,上海的总就业人口增长了31%,而金融业仅增长28%,低于平均水平;而IT 和商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率远高于金融业以及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68%和157%。

人才需求高端化

金融业就业人员需要较高的从业素质和技能。以伦敦为例,伦敦金融业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45% 的就业者具有相关行业资格认证;金融从业者中58% 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同样,据调查,上海金融业的从业人员中,50.9% 的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95.4%拥有本科学历,2009 年他们的薪酬是上海平均水平的3 倍。

但中国从业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明显落后。根据哈佛大学乔根森等学者的计算,2000-2006 年期间,G7 国家由于人口素质提高对GDP 增长贡献率为12.1%,其他发达国家为12.3%,而中国只有5.3%。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亿康先达在2008 年对新兴市场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时,对中国企业人才的描述是:在4 个劳动力层次中,初级人员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而中层管理人员供给小于需求;国家级企业领导人和地区级企业领导人中国几乎没有供给。因此,上海必须在资本及劳动力素质提高方面加大投入,而不仅仅是增加金融业的就业人数。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还需要大量吸收国际高素质人才,没有一个城市能仅仅依靠自身培养就能满足金融业的需求。国际金融中心中,非本国出生人口的比例,伦敦是27%, 纽约超过1/3, 新加坡为18%。

为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推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必须具备创造“软”设施的能力。调查显示,工作在上海的外国人最关心上海的生活成本和环境质量。上海的生活成本在这几年上升迅速,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全球生活指数显示,上海的生活成本已经与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接近。《经济学人》信息部2009 年全球宜居性指数显示,在全球140 个城市中,伦敦名列第52,纽约名列第56,上海排名第84 位。这意味着,尽管上海的经济具有广阔前景和增长活力,但也必须在环境建设方面加强努力以吸引全球的人才。

金融服务企业的规模和高效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来源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上升。大公司数量与高生产率间有清晰的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实体企业,而且体现在金融服务业,并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建立大型服务业公司是一个经济体从以制造业为主发展到以服务业为主的必经之路。美国的经济支柱为服务业,45% 的就业机会是中小企业创造的,而欧盟的这一数据仅为33%。欧洲中小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明显低于大公司,只有欧盟平均水平的86%。与欧盟相比,美国经济更加高效,大量雇员就职于大型企业。在伦敦和纽约,大型服务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雇员规模也是大型的。伦敦小型企业的雇员数占比为8.9%,低于英国平均水平。同样,作为欧洲最成功、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德国拥有的人均中小企业数,是欧洲最低的。

大型服务性公司必然会走向国际化。这些地区的商业服务公司现在正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直接投资构成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之一。 在《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大2000 家上市公司中,中国公司的销售收入仅占所有2000家公司总数的4.4%,美国占29.9%,日本占14.2%。在金融服务业领域,中国金融企业的销售收入仅占所有金融企业总数的5.4%, 美国占22.3%, 日本占6.1%。现代化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现代化、国际化、大规模生产的产物,也是其先决条件。因此,今后几年,上海的金融人才会进一步向大企业流动。

                               

费一文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EMBA课程教授。199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经济学院, 获博士学位。博士导师是JohnGroenewegen教授,副导师是Onno Steenbeek博士。曾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