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教授专访《同窗》

时间:2013.03.21 来源:EMBA办公室
  • 黄丹教授

    黄丹教授

——摘自同窗《十周年特刊》P52

《同窗》:据我们了解,您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曾有多年的国企管理咨询经历。想请您谈谈自己在管理、学术与教学方面的历程。

黄丹:这段历程时常在课堂上提起,尤其是对本科生,我希望我的人生经历能够给到他们一些人生规划的帮助。18岁那年考大学,受班主任影响,我对企业管理产生了兴趣,不顾父亲 “中国是一个计划经济国家,不需要管理”的异议,坚持报考了这一专业,并希望通过读好书和大量实践,用管理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所以硕士毕业后,我决定先去企业实践。六年间,我拼命工作,一有机会就主动要求任务,给同事们帮忙,因为知道自己在企业的时间不会太多,要尽可能多接触企业实践。同时,还拼命自学数学、经济学等做研究需要用到的课程。当时我读遍了商务印书馆的一整套经济学经典著作,并做了大量详细的笔记。自学数学更是艰苦,没有老师指点,有时一个星期都看不懂一个定理。好在坚持了下来,并最终开窍,学习慢慢变得轻松多了。

同时,我还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开始写论文,并因此找到了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这期间我在陶瓷、外贸和制药行业干过,从最底层开始,做到企业最高层。这时,我知道自己该回学校了。于是在 1998年春进入西安交大博士学习,并决定用 1年时间修完博士学位课程,半年写完博士论文。在咨询研究生院时,老师回答我,最起码要呆够两年半,才能提前毕业。于是我把课程读完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搞了一个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也是西北第一家,做了大量咨询项目,同时完成了博士论文。两年半后,我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进入上海交大,老师一当就是 12年。可以说,我用了 15年才最终回到自己设计的轨道上来。我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谁说计划不如变化?谁说规划规划,全是鬼话?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守住理想,并对目标进行分解,一步一步夯实实现目标的基础。人如此,企业发展又不尝不是这样。

《同窗》:能请您具体谈谈在与 EMBA企业家学员们的教学和交流过程,最深的感触是什么?能从专业角度对他们更大更强地发展企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黄丹:说实话,给 EMBA学生上课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EMBA学生经历丰富、视野开阔,更重要的是,他们识货,并且能够与 老师进行高水平的对话。给他们上课,时常 伤。而要主动融合,如同土豆和优酷合并那样,会激发出教师的灵感,我的一些新理论就是在课堂的碰撞中产生的。

哈默说过,战略是一种意图。企业有多高的追求,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中国的企 领域的成功人士。百战归来再读书,您认为交业家大多都有一种通病,就是缺乏大的理想。不少企业刚做出点成绩,就开始玩投资,把主业都放弃了,要不就小富即安,把精力浪费到其它方面。中国企业家应该开始考虑如何为人类贡献更多的新思想,带来更多的创新,我相信,中国企业家是有这个实力的。

中国经济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的企业 需要有忧患意识与战略眼光,利用这几年全球经济的波动,抢占一些战略高地,如研发资源、自然资源、市场渠道等。尤其需要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下大力气、投入大资本,抓紧时机壮 大国家的科技实力。一个国家富裕了,更需要有保护自己财产的实力,否则就会受外强的掳掠。从这点来看,其实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

我们的企业要做大,需要一种合作精神。 中国企业都太小、太散,形不成竞争力。中国许多产业都需要大的整合,而这种整合如果通过竞争方式进行,最终结果将是两败俱伤。而要主动融合,如同土豆和优酷合并那样,理性地合作,实现双赢。

《同窗》:我们知道, EMBA学员都是社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百战归来再读书,您认为交大安泰 EMBA所培养出来的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战略眼光和自身素质?导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战略眼光和自身素质?

黄丹:我们安泰的目标是建成一所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因此我们的学生培养也应该是国际一流的,他们应该能驾御一家国际一流的企业。安泰 EMBA的学员应该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不断创新的精神、宽广的胸怀、严谨的商业理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成就卓越企业家的特质。

《同窗》:最后,请您用概括的话语说出对交大安泰和学员们未来发展的寄语。

黄丹:当索尼只是一家小公司的时候,就立下了“要改变全世界对日本产品印象 ”的愿景。我衷心希望我们的 EMBA学员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全世界对中国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

黄丹教授简介                

副教授,1985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攻读博士研究生,2000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有企业总经理,并有两年咨询公司技术总监的经历。曾为大唐电信、广东福地、陕西长岭等30余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EMBA教学名师奖”获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