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EMBA人才协会最佳实践分享[004]期《如何帮助90后员工更好成长?》顺利举办
时间:2014.04.02 来源:EMBA办公室未来总是属于年轻的一代。无论我们是否喜欢,越来越多充满着鲜明个性和有强烈自我意识的90后新生代员工已经大量涌入职场,并将逐渐发展成企业不可或缺的力量。90后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和60后70后80后有什么不同?如何更好地管理及融入他们?这些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人力资源和公司管理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EMBA人才协会发起组织了第4期最佳实践分享会——《如何帮助90后员工更好成长?》,希望为企业管理者们如何更好地帮助90后员工成长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的人力资源教授、院长助理唐宁玉老师,上海交大EMBA 2012春1班、零点咨询上海公司总经理杨轶博士,以及苏州青少年四通演讲堂创始人、思达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天骏先生联袂分享,上海交大EMBA人才协会执行会长、2003春1班校友、理格人才创始人&总经理杨龙校友担任主持,活动吸引了50余位交大EMBA校友、企业界精英和90后小伙伴们参与。
杨轶博士首先分享了《走近90后》。她利用零点咨询实证研究的优势,通过大量定性又定量的研究,分析了90后“一半是成人、一半是孩童”的特征:这是一个总量约1.6亿的一群人,占了总人口的11.7%;他们是网络的弄潮儿和大主角,电子商务的主要目标群体;他们是新一代职场生力军,也是未来5至10年中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崇尚平衡,对待婚姻、职业理想、待人处事、消费上,有着出人意料的理性。而企业管理层需要做的四件事是:共好、后学、乐作、引领。杨轶女士还通过分享零点咨询掌门人袁岳先生是如何在公司身体力行的带领团队走近并融入90后的实践经验,让现场的听众很受启发,为企业管理者如何走近90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接下来,唐宁玉教授分享了她通过对历时一年采集的5000多个样本研究,而得出的结论报告,帮助大家更好的“解读90后”。唐教授的报告涵盖了90后的主要特征、行为模式、人生及工作价值观,并与其他代际做了详细的对比。此外,唐教授还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向企业管理者推荐了针对90后群体可供操作的特别管理策略,包括如何对90后群体了解、培养、激励、包容到彼此适应等。
最后分享的嘉宾是来自苏州、长期从事青少年公益事业的曹天骏老师,他的演讲主题是《90后的“玩“法》。曹老师认为与其花太多时间去研究90后,不如花时间和90后们玩在一起,成为他们的朋友,帮助90后成长是最重要的。曹老师还把他在苏州创建的大学生“四通演讲堂”和“蚂蚁力量公益手工坊”等青少年公益事业实践心得,与大家做了分享。他很用心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沟通方式,通过公益项目来帮助90后大学生们找到“快乐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位分享嘉宾的分享各有特色,实践和理论彼此印证,给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流畅的思维、认真的准备、真诚和充满激情的分享,更是在第一时间感染到现场的听众。
活动的最后一个圆桌对话环节,现场听众提问踊跃。大家分别就自己所在企业遇到的90后人才招聘和管理等问题,与演讲嘉宾达到了双方乃至多方的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当晚专程从苏州赶过来参加活动的六位90后大学生,更是以他们的勇气、自信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向大家传递着清晰的信号,“未来不但是属于我们的,而且很快就会是我们的”。 对于所有的60后70后80后们来说,如何更好的面对90后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陪伴90后共同成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欲了解更多本次活动视频,请点击 http://yunpan.cn/Q44CneXN9bISf。
本次分享充分体现了筹建中的上海交大EMBA人才协会的四个特色,即国际性,战略性,实战型,创新性。交大EMBA人才协会将作为中国EMBA教育的重要补充,充分挖掘和利用EMBA及企业界精英的宝贵实践经验,为会员搭建一个“交流认知差异,创建共享价值”的经验分享平台,使人人能够实现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交大EMBA人才协会举办的活动将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最佳实践分享和个人职业生涯提升。涵盖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人才管理,商业模式,业务战略,市场营销,创新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热点话题。
欲了解更多活动信息和精彩资讯,请搜索并关注“中国EMBA人才联盟”微信公众账号,或扫描二维码:
供稿人:EMBA人才协会 杨龙
责任编辑:EMBA办公室 李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