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站在这里只能表明我们人生旅途中又多了一次洗心革面的机会,一次获得远见、把握领导力、带领团队前进的崭新机遇。抓住这样的机遇,智力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成功才有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因此,把握未来两年的修炼整合就成为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关键。”在6月12日上海交大安泰EMBA2012春季开学典礼上,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勤在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时这样说道。 今年48岁的董勤,一直将“良心、良品、良友”六字铭记于心——秉持良心、善制良品,乐成良友;做放心粮,保证食品安全,实现现代服务业转型,引领为之奋斗近三十年的“良友”成长为上海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粮商,是他一直奋斗与追求的目标。 |
神圣的事业,专注的心 |
1983年,自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后,董勤即进入上海市粮食系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从会计员做起,历任科长、财务总监,进入总部担任部门总经理,再回到基层。2008年因优异的工作业绩,进入粮食系统最大的现代物流园区——上海市外高桥粮食物流园区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2010年底,出任良友集团总经理。三十年来,一直奋战在粮食系统的董勤可谓见证了整个粮食行业的变革、转型与发展。 对于自己的事业,董勤倍感自豪,他说这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关乎民生,是为老百姓谋福利,解决吃饭问题,社会责任重大。粮食行业既要保供稳价,又要保值增值。而要做好,必须改革!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去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新的改革则要实现传统产业转向现代服务业。他认为“良友”实现这一转型必须完成两大举措:第一,打造全产业链,从粮源基地——物流控制——深精加工——销售渠道,真正提供从“田头”到“餐桌”的一体化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第二、打造上海国际先进、全国一流的物流综合园区,这是具有国际港口、铁路、公路、储备、加工、信息一体化的集约型发展的现代粮食物流园区,根据十二五规划打造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进口粮食的中转枢纽、北粮南运的重要物流节点和上海粮食的主要集散地,基本保证上海市的粮食安全和日常供应。 |
全产业链的打造自良友成立后一直在探索,去年董勤接手总经理职务后实现了又一重大突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良友走出上海,直接走进粮食产地——黑龙江,建立了上海市最大的市外粮源基地。当时,韩正市长亲自率市政府代表团深入基地考察、见证、签约。自此,集团可控制400万亩良田,200万吨粮源,每年有50万吨以上的新大米可以运到上海,供应消费者。对于粮食安全这一敏感词,董勤认为必须打造品牌,以“制度+科技”来控制产品质量。如今,良友集团已在地方国有粮食集团中名列前茅,旗下的乐惠牌虎林大米,从去年进入上海市场,至今已家喻户晓;“海狮牌”食用油也在上海市场上拥有相当的知名度。 对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董勤则认为公司产能、领导能力、创新思维、管理智慧等硬件与软件都需要全新升级。战略上怎样转型,创新上怎样作为,今后需要重点思考。 |
安泰取经,致力转型创新 |
一直身处粮食行业的董勤谦虚地说着自己视野不够开阔,需要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多维度的眼光和视角。这次选择交大安泰EMBA继续学习,不仅因其注重专业、战略、实战和效用的课程设置,更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理论与案例的学习、校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拓宽视野、拓展思路,了解更多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手段,把整个集团提升到更高水平,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一流的大粮商。 开学典礼上,董勤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直言人到中年,重回名校“回炉”,恍如隔世,仿佛回到了十八九。世纪以来交大英才辈出,起点高、基础后、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已成为优秀之传统和办学之特色,能成为其中一名学员,心中充满着无比的自豪和无限的期待。拓展训练中,董勤已然回归青年时代,满怀童心与激情,随和而亲切。“今天的播种能够孕育明天的收获,那么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就不用再问天南地北,也不用再记高低贵贱,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祝愿他能圆满心愿,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