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中信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苏州市政协委员俞子彦,你会用沉稳两字来形容他;当再次深聊时,你会发觉这是一个不仅随和亲切,而且饱含生命激情的人。“对于我来说,前行依靠的不是天分,而是一颗勤奋且永远年轻的心”,今年48岁,却依然意气风发的俞子彦这样说道。 天道酬勤——一直被俞子彦奉为人生的座右铭。一个“勤”字,不仅体现在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生涯,更在他勇于攀登、敢于尝新的事业领域得以充分诠释。 |
学海无涯勤作舟 |
谁能想到,如今已拥有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并选择交大安泰EMBA继续深造的俞子彦,也曾经历过高考落榜的惨痛经历。 1982年,当时就读苏州市重点高中的俞子彦一直成绩优异,被寄望于考取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大学。7月高考却因突然发挥失常而最终落榜,这对于志在必得的他不吝于当头棒喝,痛苦和彷徨在所难免。 可能有人会将高考失利归结于天意弄人,并由此放弃;而对于真心热爱学习的俞子彦,命运却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不玩政治,就学经济”的理念开始萌芽。理科出身又无家庭背景的他,当即动了进入经济领域的念头。默默地,他放弃了不理想的第二志愿,在一个月短暂的酝酿调整后,投入了第一份工作。 “我所有的学历都是在工作之后完成的。”高中毕业进入苏州财政局工作第一天,他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启了全新的求学之旅。1982年10月,经单位推荐开始苏州大学工业会计大专课程;随后,相继完成金融专业本科、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学习。泛舟无涯学海,徜徉浩瀚新知,直至今年入学交大安泰EMBA,从理科转入经济,从政府转入金融,从枯燥转入热爱,在经济领域一干就是三十年,一学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俞子彦平衡着工作、学业与家庭,一路有苦、有乐、有付出,更有着一颗勤奋而坚定的心。 |
勇于尝新勤于业 |
1982年10月,高中毕业的俞子彦以招干成绩第二名的优势进入苏州财政局。初出茅庐,也是第一次接触财务工作,转型的付出可想而知,而他依靠的是比别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一年的摸索与学习后,他爱上了这个行业,也验证了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1990年,交通银行苏州分行选派人员进驻深圳管理该行在南方的客户贷款资金业务,俞子彦敏锐地察觉到这次机会,断然放弃铁饭碗,以特派人员身份进入交银,一干又是七年。最初派驻深圳的两年,正是改革经济浪潮席卷全国的关键时期,南方淘金潮愈演愈烈,目睹了当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经济转型现状,俞子彦深感这段时间对于人生的冲击,不仅开阔了视野,更开拓了人脉与事业平台。两年后重回苏州交行,28岁的他以杰出的业绩荣升交通银行苏州高新区支行行长,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支行行长。 1997年,浦发银行在苏州筹建分行,也是当时第一个进入苏州的新型股份制银行。又一次的大胆选择,让俞子彦成为当时浦发银行苏州分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并参与筹建浦发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2003年,中信银行在苏州面临重大转变,苏州分行即将脱离地区而直属总行管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俞子彦再次抓住机遇,实现了人生的第四次跳跃,进入中信银行,担任公司银行部总经理;04年升任分行行长助理兼总行直派首席风险审批官;05年开始担任副行长至今。九年来,俞子彦及其团队通过妥善处置不良资产、整合授信流程、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等一系列积极举措,使中信从一家落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跃成为苏州排名第一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勤奋工作,一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二是要广泛接触本领域的各个岗位,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三十年间,俞子彦先后任职四家单位,身任数十个管理岗位,不仅在理论学习上充实着自己,更在实践中不断迎接着每一份新岗位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升着专业度。 |
展望未来勤创造 |
“研究生阶段以前学的都是经济学专业知识,而EMBA学的是管理。现代身处管理职务多年,急需再次充电。”展望未来,俞子彦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学到新知识,交到新朋友,听到新信息,得到新收获。已近知天命年龄的他认为职业生涯不会随着退休而结束,自己仍会继续读书,终身学习! 俞子彦喜欢读书,喜欢工作,喜欢新的事务、新的学科、新的知识。“工作固然重要,快乐人生更重要!”又有谁能想到,一脸正气、严肃的俞子彦竟然在2000年36岁时,带着8岁的儿子前往北京,参加了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栏目,成为那期节目中年龄最大的参赛者。拓展训练的真人CS模拟大战中,俞子彦也以“杀敌”最多,成为红军当之无愧的神枪手!学习无止境,挑战无极限——这就是俞子彦,这就是他充满激情与快乐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