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院长:遇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 《新闻晚报》
时间:2012.12.19 来源:EMBA办公室【安泰EMBA讯】2012年12月13日,新闻晚报的精英时代周刊独家策划了“商学院人物启示录”专题,并专访了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教授,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该理性、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商学院的发展,要多关注商学院带给社会的正能量,“给中国商学院多一些时间,它会走得更稳当一些。” |
全文如下: 最近,商学院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商学院的发展之路遇到怎样的瓶颈?作为国内第一批MBA试点院校,交大安泰将如何应对挑战?日前,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周林教授接受本刊专访时,呼吁不要因为个别负面事件,全盘否定商学院的价值甚至将其妖魔化。商学院发展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最终都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功能定位决定商学院必须国际化 在“教育国际化”口号泛滥的今天,如何理解商学院的国际化?周林教授强调,商学院的功能是为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市场竞争也逐渐与国际接轨,管理层亟待提升国际视野、与国际沟通的能力和领导力。商学院必须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合作伙伴方面真正实现国际化。 实际上,从中国商学院教职委规范各学院开设的12门课开始,到如今研发本土化案例,国内商学院一直坚持实践国际化路线。“刚开始是追求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向国际一流商学院看齐,沿用海外教材,翻译哈佛商学院案例;而后在教学过程中,企业也在逐渐转型,我们的老师通过对海外教材的进一步消化,在课程设置等硬功能方面保持‘国际化’的同时,结合实际挖掘出企业领导力、沟通技巧等12门基础课之外的需求,并积极搜集本土优秀案例用于教学。” 本土化短板正在逐步补强 谈到备受诟病的中国商学院案例教学,周林教授坦承教材本土化发展较慢、案例缺乏典型性的现状。但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商学院本土化的不足正在逐步弥补。 “虽然使用哈佛商学院的一些经典案例早已成为惯例,但学员确实存在文化认知和表达方面的不适应,例如有些公司名称很长念来拗口。我们寻找、编写本土化案例的努力确实还不够。 ”他分析,国内商学院对教师的重要考评之一是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导致很多教师偏重于论文写作,而忽略了案例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优秀本土化案例匮乏。 周林教授强调,“这个情况正在改变”。中国商学院刚迈过二十年,随着商学院教学普遍化,越来越多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已经不满足于商学院原有的基础层面教育,他们对管理知识的渴求,大大推动了本土化教学工作的发展,包括一批优秀的中国特色案例的出现与走向海外。 商学院发展要避开同质化道路 办学同质化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学员不满。意识到学员的不满,各商学院都在考虑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项目以实现差异化战略。以安泰为例,仍深耕于交大理工学科的土壤,强调务实。因此课程开设和培养方向上并未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坚持注重制造业管理人才培养,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中国全球运营领袖项目 (CLGO)”。该项目与MIT(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将机械、管理的学位课程融入安泰课堂,强化既有专业优势,探索新兴学科潜力。学生取得MBA和工学双学位的同时,更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 同时,该项目已经得到苹果、耐克、戴尔、亚马逊等十余家国际知名企业的支持与赞助,合作企业对学员提供半年期的实践机会。“深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学生被看成第三方的咨询顾问,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半年中企业会评估学生的协调能力、运营管理水平是否达到企业要求。通过实习,50%的学员可直接获得实习企业的offer,7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都留在制造业发展。” 从这一点来说,周林教授认为,差异化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和别人的方向不同”。商学院的特色,应该表现在其培养的学生更受哪些企业青睐。 出现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很多人质疑国内商学院学费年年上涨缺乏道理,作为业内资深人士,周林教授分析,国外商学院发展已经成熟,学院经费来源渠道广泛,除了学费收入,还有基金支持、校友和社会捐赠,单靠后者就足以维持学院日常运营。例如哈佛商学院还有自己的出版社,而单凭13亿美元基金的回报,就已经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国内商学院办不到的事情。目前国内商学院的经费主要只能依靠学费,然而,我们也必须看资源投入和取得的进步,学费上涨只是商学院发展的副产品。 周林教授呼吁应该理性、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正如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样,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问题的解决还得依赖发展。商学院出现的个别负面新闻,只是一个侧面,社会大众和媒体舆论切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立足中国商学院未来发展,周林教授认为目前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将不是问题。不仅如此,商学院可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对企业家来说,要完成18个月的学位教育,有点难度。商学院可以在非学位领域进行创新,如果能就一个课题开设短期培训,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燃眉之急,将会大大提升商学院的质量。 ”周林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多多关注商学院对社会和企业的回馈,关心其学员规模的增长,重视其质量的提升,将为商学院发展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给中国商学院多一些时间,它会走得更稳当一些。 ” |
文章来源:新闻晚报 |
链接如下: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2-12/13/content_93793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