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曾攀云:从音乐到金融,想当移动票据管家

时间:2015.11.25 来源:EMBA中心

“曾经以为自己要走的道路,就是在艺术领域深度耕耘,没想到有一天会踏上金融创业之路。”曾攀云,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目前是上海睿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尽管原来学的是音乐,曾攀云认为自己相比金融学院派有更好的跨界思维模式。“学音乐开发的是右脑,管形象、空间、韵律、节奏等。我跟很多金融学院派接触,他们的逻辑性太强,一步步都要按计划,但我觉得时代已经不适合这种思维方式,很多时候属于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什么都敢想,先做了再看,我觉得这就是空间思维的人的想法,可能这也是学艺术的人和学逻辑的人不太一样的地方。”

一人独大一市场,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如今的竞争社会早已过时,聪明的企业家懂得要喂饱自己的同时,还要让市场里的其他“兄弟”们都有饭吃,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更可持续性。然而,要打造一个可以吸引更多人气,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平台并不容易,交大安泰EMBA校友(2010秋2班)、上海睿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攀云选择了这款“票据管家”的APP,其核心功能是询价和交易,解决贴息的价格透明性和交易便利性问题。

一款刚刚上线3个月的APP,就拿到了天使轮千万级的投资。创始人说,他们要成为票据界的京东。

这个APP,名为“票据管家”,7月20日上线,10月份拿到投资。一手打造了“票据管家”的80后女生曾攀云颇有些自豪。她称:“说明市场对这个模式及潜力非常看好。”

在一段时间的热闹之后,针对各类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的投资近来有明显降温迹象,甚至一度有人称,“资本寒冬”已然到来。在这个背景下,“票据管家”如何能够迅速赢得资本的青睐?

去中间化

顾名思义,“票据管家”服务于票据领域。票据的签发和贴现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票据市场的规模也伴随着经济上升、信用扩张而迅猛扩大。

数据显示,全国票据签发量由2004年的3.4万亿元增至2014年的22.1万亿元,年均增速20.6%;票据贴现量由2004年的4.44万亿元增至2014年的60.7万亿元,年均增速30.0%;2014年全国票据承兑余额和贴现余额分别为9.9万亿元和2.9万亿元,同期年均增速分别为20.8%和11.2%。

所谓的票据贴现,也就是贴息取现,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收到的未到期承兑汇票,经过背书转让给银行,先向银行贴付利息,银行以票面余额扣除贴现利息后的票款付给收款人,汇票到期时,银行凭票向承兑人收取现款。

在当下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曾攀云说,企业用现金支付的比较少,多是用票据作为预付款,一般有3个月或6个月账期。为了更好地实现现金流运转,拿到汇票的企业也多会采用贴现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地区,票据贴现价格往往不同,因此企业贴现时往往要先询价。而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由于票据额度不是很大,到银行贴现时议价能力低,非常被动。

“所以票据中介就来了,他们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向企业收取中介费用。比如银行的贴息价格是3.5%,中介可能给到企业的价格是4.8%,一层层的中介在其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曾攀云说,她甚至听过一张票据最多经过十几手的中介转手贴现。

于是,曾攀云萌生了做一个票据贴现信息平台的想法。“就是实现票据行业的去中间化。现在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本来就很艰难,我们要让企业可以直接对贴现机构完成交易,如果是3.5%,就不用4.8%。”

一款名为“票据管家”的APP应运而生,其核心功能是询价和交易。持票人可以在这款APP上,在“我要询价”这一功能里输入地区、承兑行类型等基本信息,就能查到每天全国各地金融机构的实时贴息价格。

“因为价格随时波动,我们还根据历史数据,制作了贴息价格的周期K线图,持票人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交易。”曾攀云说,比如月末、季末或者年末的时候,银行资金相对紧张,贴息价格就高,持票人可以相对避开这些时间交易。

如果找到贴现价格适合的地区,有贴现需求的企业主也可以选择“我要贴现”,录入一些基本的票据信息并上传票据照片,然后即能“生成订单”,贴现机构会看到这些贴现需求,如果订单状态显示“已确认”,就表示会有贴现机构和该用户联系贴现事宜。

交易是在贴现机构和持票人之间完成,票据管家并不直接介入,曾攀云说,“票据管家”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做信息平台。

目标中小微

从“票据管家”上线至今,曾攀云说,已经成功推动交易100多亿元,200多笔,最小的票据只有3万元,大的也有5000万元的单张票据,单笔贴现最大金额达到1.1亿元。

“这个金额,相对于全国目前的票据贴现金额而言,只是很微小的数字,但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前景,而且有价值的事业。”曾攀云说。

作为信息平台,“票据管家”关键是要吸引更大量的金融机构和持票人,而吸引力的关键,在于贴现价格的精准有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曾攀云在深圳、广州、郑州、上海、杭州、北京、武汉等地都设立了自己的询价团队,团队人员均有金融行业10年以上从业经历,对于银行每天的价格调整,都可以做到实时掌握。同时经过相应的数据整合,最终给出一个单一的均衡价格供持票人参考。

曾攀云说,单纯依靠信息不对称作为盈利模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去中间化是必然的趋势。而互联网+的到来,则让“去中间化”更为切实可行。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曾攀云,戏称音乐带给自己的帮助,就是思维比较跳跃,能够让自己拥有对金融和商业不同的嗅觉。

离开音乐领域后,曾攀云先后在银行、券商领域工作,然后接触到票据市场。2013年5月,她和在上海交大安泰商学院读书时的几个EMBA同学一起创办了上海睿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然后自己摸索出了票据管家的模式。

她相信,当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现金流吃紧,因此会更多采用票据而非现金交易。“票据管家”作为交易撮合平台,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能切实帮助一些有需求的企业,直接降低融资成本。

也正因此,当曾攀云跟投资者沟通的时候,能够迅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又能够解决中小微企业根本性的需求。

当被问及是否有同类型的企业成为竞争对手,曾攀云笑称,目前还没有,但是一定会有。不过,票据管家已经有了先发优势,第二期也将很快于明年3月上线,以解决就快就近完成贴息的问题。“现在有订单上来,但是当地无法完成交易的情况。”

曾攀云说,在解决了贴息的价格透明性和交易便利性问题后,未来的第三期将聚焦于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我们现在帮助解决企业的节流,降低它的财务成本,今后就是开源,以票据为介质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我特别渴望有同类的企业一起竞争,这样可以大家一起培育市场。”曾攀云说,对于这个行业,自己谨慎乐观:乐观在前景,谨慎在自己的能力。她希望,“票据管家”未来能够成为票据界的京东。

摘录自《国际金融报》(记者赵怡雯)

编辑:EMBA办公室  徐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