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安泰EMBA校友张桓 山鹰:别做橱窗里那件标有身价的衣裳,请给自己定价 《品位》杂志

时间:2012.12.28 来源:EMBA办公室

【安泰EMBA讯】近日,《品位》杂志独家策划了“总裁们在商学院里干什么” 专题,通过师兄妹对话的形式,为当下的商学院传递正能量。特邀请交大安泰2008春季班师兄张桓与2012秋季班师妹山鹰倾情做客,在采访中,师兄张桓这样总结,“交大安泰不是教具体的方法,而是教你寻找方法的方法”。

全文如下:                          

交大安泰EMBA项目素以学术严谨著称。当我们看到刚从崇明岛农田里驾着凯迪拉克轿车赶来接受采访的张桓师兄时,却都乐了。这位“现代农夫”身上透着一股外企高层的潇洒不羁劲,很诙谐。“你做有机食品这件事跟读商学院有关系吗?”谁都知道他的“壹亩田”是三个EMBA学员一起下的一盘棋,他抬眉却顺溜出一句:没啥关系。校方工作人员急了,怎么没关系啊?师兄面不改色地说:没说完,没啥关系是不可能的。很有关系,读交大安泰EMBA,很值。一个小小的幽默把达斡尔族的山鹰师妹逗得哈哈大笑。采访拍摄在挂满世界国旗的安泰教学楼和美丽逼人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老图书馆前进行,国际化与传统型相结合的校园气氛让人直观感受到了交大安泰EMBA的兼容并蓄。             

把同学变成合伙人到底好不好?                

山鹰:“壹亩田”曾经是我在交大上EDP培训课程时班级活动的指定场地。听说这个项目是你在交大安泰就读EMBA期间,参加“公司赢利模式大赛”后与邱建新、高春茂两位同学一起开创的?

张桓: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三个人特别有缘,一见面就觉得亲切,就有那种兄弟之情。事实上种菜的建议是我太太提的,说现在的食品安全那么成问题,不妨大家去好好种菜,让家里人吃上放心无污染的绿色菜。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有机,只知道什么是无污染。而我们EMBA班的邱建新小时候做过农民,对土地有一种热爱;另外我们班的高春茂当时在美国开利空调任高管。老高有个伟大的志向,就是长大以后回到陕西圈一千亩地做农民。于是大家当天就聚拢起来,在一个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小茶馆里彻夜商量创业大计。第二天就决定去我老家崇明找合适的地。

山鹰:和同学一起创业的好处是什么?

张桓:我们的这个项目原本就是在EMBA课程“公司赢利模式大赛”的环节中产生出来的。同学能够成为伙伴,首先是彼此的信任感很强,其次是大家都受过交大的系统教育,理念比较一致,减少了磨合期。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同时也意味着容易冒进,如果一个错误的决定被很高效地执行了,你想结果得有多惨。              

财务、金融、管理、营销、人力资源,20几门课,管用吗?                

山鹰:当年学到的知识有用吗?

张桓:学习是一个帮助我们总结和梳理的过程,之前我们使用的一些管理方法更多来自于一种直觉或者常识,而在学习之后则知道在这种工作方法背后还存在着其他方法。经过在交大EMBA的系统学习后,会对结果的判断更为理性。知道那个“平均”的结果是什么,不会一味地追求最佳结果和最佳答案。读EMBA之后知道,如果你只去追求那个最佳结果,最后的代价往往很大,很可能是你承受不了的那个代价。所以会选择更务实、更长远的方法来做企业,去寻找那个更好的结果。              

放弃百万年薪去种地,EMBA学员都很理想主义?                

山鹰:你感到种地最难的是什么?壹亩田发展到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张桓:种地最难的还是营销,我们一共有16万客户,长期客户只有1万左右,转化率只有6%。虽然这些客户都是一些对健康生活有着较高追求的人,我们相信这一块未来的前景会非常好。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有机”这个概念需要漫长的培育期。谈到优势,那就是我们开发了一个叫“EFARM”的软件,可以为其他有机农场提供全方位的非常科学的管理服务。              

假设100个人读交大安泰EMBA,最后几个人出来?                

山鹰:诸如Techmark 企业运营模拟课程模块,给很多实际经验已经很丰富的同学“当头一棒”,知道山外有山。对你来说,两年的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交大教了你什么?

张桓:交大的课程设置特别合理和紧凑,学校不教给你方法,而是你自己去“悟”方法,确切地说,交大教的是找到方法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大的老师也很好,有些老师不是单纯地在教学,而是通过理论来告诉企业顺势而为的“势”怎么去找。交大人都特别有归属感,如果说交大EMBA进去100个人,那么出来的就是101个人,100是我们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1是我们共同的烙印——交大人。

文章来源:品位(2013年1月号)
文章作者:依依、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