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见证浓缩了整个中国近代史,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外游客来上海的必打卡之地。这里绵延近2公里的万国建筑群见证了170多年来上海乃至中国的风雨沉浮的岁月,也深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外滩始终是初来上海访客的首选之地,当然无敌的浦江景色和对岸陆家嘴充满未来感的“魔都”画面,也让它在对比之下更显得一种深厚的积淀。
外滩的每一幢楼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幢楼都有独特的风景,而有一幢楼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位于中山东二路9号的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位于中山东二路9号,其所在的法邮大楼坐西朝东,面向黄浦江,由法国邮船公司于1937年投资建造,1939年落成,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9,270㎡,建筑造型采用哥德劳曼耐司克样式,外形呈长方形,简洁流畅,是老上海法租界外滩第一座现代化商业建筑。解放后,法邮大楼更名“浦江大楼”, 198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历史#
法邮大楼建成后,分层出租给中法工商银行、百利洋行等金融贸易机构使用,荷兰驻沪总领署、瑞典公使馆也曾设于此。新中国成立后,曾为上海市机电设计院等单位的办公楼。随着时光流逝、历史变迁,大楼经历了多次修缮与改建。2004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在改建一新的法邮大楼内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成为展示上海城市历史发展轨迹、向公众提供档案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服务的窗口。
#馆藏#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已近400万卷(件),其中包括革命历史档案、金融档案、同业组织档案、租界档案等众多档案珍品,如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一版(1920年8月版)、第二版(1920年9月版);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上海总商会档案;南京路四大公司档案等,上述四类档案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馆藏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资源亦相当丰富,较完整地记录了上海解放后,在城市接管、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历史轨迹。上海市档案馆可谓是藏着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地方。
#展览#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自开馆以来,不定期吸纳引进国内外富有特色的优秀展览到馆陈列,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文献展、《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文献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泰戈尔的中国之旅》档案图片展、《上海金融百年》档案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等。常设的《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城市发展历史档案陈列》以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分界点,用两层展厅全景式展现了200多年上海城市历史的发展轨迹,展示了新旧上海不同的城市风貌。
#建筑#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共有11层,底层大厅设有总服务台,1-2层为主题展厅,3-4层为专题展厅,5层为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6层为上海金融档案史料中心,7层为学生课堂,8-9层为接待、会务和小型展示区域,10层为报告厅。
作为EMBA5.0新版课程体系中的“人文+”系列模块,为纪念建党98周年、国庆70周年以及上海解放70周年,继6月16日刘统教授的“战上海”名师讲堂后,此次“走进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解码城市记忆”活动将由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杨颉书记带队,并邀请到安泰EMBA2008级校友、上海市档案馆原馆长朱纪华,交大校友、现任上海市档案馆馆长徐未晚,与校友们一起走进历史与未来交织的外滩,一起走进这座充满故事的上海市档案馆,感受历史脉搏、解码城市记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中心
上海市档案馆
交大安泰老师、EMBA校友
时间:2019年7月17日 13:30-17:00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9号
本次活动不收取费用,名额有限,报满即止,我们会在报名结束后为您确认是否报名成功。
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7月15日 12:00。
由于场地限制,建议搭乘公共交通,或主办方统一安排的大巴前往。
12:45-13:30 从交大徐汇校区出发,前往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
13:30-15:00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展览陈列参观
15:00-16:30 深度交流沙龙
16:30-17:00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十楼观景平台参观及纪念合影
以上图片若无标注则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