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节目曾以《乡村里的中国》为主题,做了一个八分钟的特辑。在节目最后,主持人白岩松发表评论,“面对大中国,焦波们的镜头对准了一个小小的村庄。中国很大,如果都用大词汇和大场景去记录她,中国不会真实。但走到每一个细部,真实的记录,这一切的“小”拼接在一起,就会构成中国更真实的面貌。小的是美好的,小的才是大的,小处才更加真实。”
活动时间:4月17日(周四)19:00--21:00
活动地点:安泰演讲厅(上海交大法华校区 法华镇路535号)
主办单位:交大EMBA读书俱乐部
协办单位:季风书园
活动嘉宾:焦波,山东淄博人士。著名摄影记者、摄影家,《乡村里的中国》纪录片导演。
活动内容:19:00—20:30《乡村里的中国》记录电影放映
20:30—21:00 导演映后与观众交流
报名方式:关注 “上海交大EMBA读书俱乐部”或“季风书园”微信公众帐号,并发送“姓名+手机+我要报名”,微信报名。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焦波开始用照相机给爹娘拍照片,三十年的时间用镜头留住爹娘,以《俺爹俺娘》命名的影展、画册和纪实电视纪录片,以真实细腻的亲情,打动无数人,轰动海内外;汶川地震后,焦波六进灾区拍摄地震孤儿,并收养六名地震孤儿,送他们照相机,叫他们学摄影,让他们通过镜头洞开心灵的门扉,治愈伤痛。他和孩子们一起创作的《晨光里的孩子——汶川地震孤儿摄影展》,又一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让这些经历人间悲痛的孩子们走出阴影,走向阳光;2013年他带领5位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年轻人,在农村生活373天,拍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他收养的六名地震孤儿中的老大北川,也在此片中担任摄像。《乡村里的中国》再一次表达了焦波对中国农民的兄弟亲情,对乡村土地的深厚眷念。影片尚未公映,已经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
【关于《乡村里的中国》】
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也许是个农民,但他骨子里是个读书人,他不吃不喝也要读书、买琵琶,他有思想有情感有正义和使命感,面对被无休止攫取的贫瘠的土地和喧嚣繁华的城市文明,他痛苦撕扯,可是在他内心,又无时无刻不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想像。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的农民杜深忠就是这样一个人;
你老家的乡下有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细细索索、奔波劳碌,他们家长里短、喜怒哀乐,他们平凡如草芥,但是他们善良、勤劳,他们有情感有智慧,在物质极大繁荣、乡村日益城镇化的洪流中,他们的困惑和坚守,他们的付出和价值,他们的酸和甜、爱与恨,都在《乡村里的中国》,有了最真实的记录。
《乡村里的中国》纪录电影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张宏森局长策划、部署和指导,焦波任总导演,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出任总制片人。高峰亦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也是中国第一部玄奘法师的正传纪录片《玄奘大师》的总制片人。
【各家评论】
“这是一部真正为农民说真话的电影”——中央电视台
“该片是近几年中国纪实影片中的一部杰作。这是关于中国土地上的《战争与和平》和《白鹿原》。文化上、美学上、社会学等方面的价值极高。通过长期深入生活、扎实记录,来呈现对中国农村、农民的观察。影片具有像《父亲》油画一样的审美高度,也传递出诗意般地触摸时代真相的弦音。《乡村里的中国》向世界打开了一扇怎样记录表达的窗户,它具有中国纪录片发展、转型、提升的界碑式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
【该片获奖情况】
1. 中央新影集团年度作品大奖
2. 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
3. 十五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
4. 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长片奖
5. 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年度作品大奖和最佳音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