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誉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是“2002年中国十大新锐人物”; 他,是出版界颇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其专著《传播成功学》、《大变局》、《告别GDP崇拜》等被广为阅读,他的《中美杂志比较研究》是期刊界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他,曾带领《南风窗》实现了向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的转型,成为“中国政经第一刊”,他就是《第一财经日报》现任总编辑秦朔先生。在秦先生的带领下,《第一财经日报》在短短三年内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日报品牌。2009年12月,秦先生正式受聘为上海交大EMBA课程教授。12月5日,受聘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隆重举行,仪式后,秦先生为EMBA学员作了题为“中国企业家经济的新特点”的专题报告。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沈大明教授向秦朔先生颁发了上海交大EMBA课程教授聘书,并主持了整场报告。 |
企业家是社会最重要的阶层之一,企业家创造价值,创造就业、创造财富,为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家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企业成本上升、资金困难、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企业家觉得受困自己的绳子变得愈多愈紧,却还要接受民众负面的批评声音。中国企业家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它和西方有何不同?“国进民退”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企业家应如何重新定义与社会的关系?秦朔先生与安泰经管学院EMBA学员们分享了他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刻思考。 秦先生首先分析了中国企业家发展的经济大背景。他肯定企业家价值,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才能挖掘并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从而达到新意义上的供求平衡,这是真正的经济复苏。他引述《好的资本主义,坏的资本主义》一书的研究成果,认为健康、有活力的经济是创业家经济和大企业经济的混合体。西方的企业家经济是个人主义、宪政主义和企业家经济三位一体的经济,他从洛克的自然权利说引申,深入分析了这种经济形式的来龙去脉,认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是这种经济形体的商业本质。而中国企业家经济的特点在国家主义和社群主义,中国经济是由政府和国家主导的,很多重要产业都是国有,其企业领导由国家指派,社群主义追求共同富裕,企业家的财富来源于社会,对社会应有所回馈、共享。中西方分具特色的企业家经济各有利弊。 在场听众对中国企业家经济特点有了明晰的了解后,秦先生继而论证了企业家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商业价值,以及如何与国家、社会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他认为,企业家的财富应来自于其企业响应市场需求、开拓创新、建立好的商业模式带来的价值。而当今部分企业家财富来自于非理性购买和污水排放、员工健康损耗等社会成本的牺牲,这种建立在资产、资源的价差的财富来源形式是不可取的。企业家获取财富后,对财富的正确分配同样重要,不是简单的施舍就是慈善,而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如基金会,把财富回报社会,创造促进社会进步的阶梯。 最后,秦朔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企业家经济框架定义:企业应该成为一个为更多人服务,去满足更多人需求,去为更多人的生活、生命的提高服务的机会、机制、组织和秩序,企业是合作秩序,企业家的价值和财富应来自于他的这些贡献所得到的合理回报。从这样的定义出发,企业应提供真善美的价值。真就是要诚信、诚实,善就是责任,美就是使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不断地达到和实现消费者的需求,甚至超越消费者的期待,至善至美。而企业对社会的回馈也可以通过员工教育,让员工更多地回馈社会。由此,企业与社会、国家之间关系可以建立良性循环,而不是紧张张力。 秦朔先生别开生面的对“中国企业家经济”的论述是上海交大EMBA众多精彩课程的缩影。上海交大EMBA课程教授除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外,更有丰富的企业实战背景。秦朔先生从他现实工作,与众多企业家对话中萃取出来的企业家成长案例极大地启发了EMBA学员和其他交大企业家校友们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意识感染了在场所有听众。EMBA学员们还就企业家的宗教信仰、理想企业家、投资银行的合理商业模式等问题向秦朔先生请教。尽管讲座延续到两个半小时,大家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期待秦朔先生下一次在课堂上再次延续精彩。 |